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三五”經濟轉型的新趨勢、新結構、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5-10-31 12:59:00  來源:中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魏博)10月31日-11月1日,2015新興經濟體智庫年會在海口召開。年會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改院”)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聯合主辦,主題為“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中的新興經濟體”。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為開幕式致辭,發表題為《“十三五”:經濟轉型趨勢下的改革選擇》的演講。

  遲福林指出,“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與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關節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化解短期增長壓力、形成可持續增長的希望在2020;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在2020;實現全面小康、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關節點在2020;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窗口期在2020。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我國“十三五”改革發展進行了戰略部署。在這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十三五”重在謀劃好、把握好經濟轉型與增長的路徑選擇,以轉型改革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的目標,並實質性的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遲福林在演講中闡述了“十三五”經濟轉型的新趨勢、新結構、新動力。十八屆五中全會在提出“十三五”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同時,強調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遲福林認為,中國經濟進入工業化後期,無論是增長的趨勢、結構,還是動力均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新變化,增長轉型改革高度融合的特點突出。

  經濟轉型的新趨勢

  遲福林認為,當前,儘管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增大,但經濟轉型呈現新的趨勢性變化,使經濟穩中向好面臨著重要的歷史機遇:第一,在“網際網路+”的趨勢下,“中國製造”正由生産型製造業為主向服務型製造業為主轉型,有望形成製造業的競爭新優勢。第二,在戶籍制度改革的推動下,規模城鎮化加快向人口城鎮化轉型。估計到2020年,人口城鎮化率有望從現在的不到40%提高到52%左右,從而使人口城鎮化率與規模城鎮化率的差距從目前的17%縮小到8%。第三,消費結構正處於從物質型消費為主向服務型消費為主的快速轉型中。估計2020年城鎮居民的服務型消費比重將由現在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發達地區有可能超過60%,使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

  經濟轉型的新結構

  “十三五”經濟轉型的新趨勢將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由此引領經濟結構升級上一個新臺階:第一,基本形成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産業結構。估計服務業比重將由今年前三季度的51.4%提升到2020年的55%以上,同期生産性服務業將從15%左右提升到30%左右,使服務業成為引領産業結構升級的關鍵。第二,基本形成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估計“十三五”期間消費每年還會以8%~10%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消費總規模將達到50萬億元左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穩定在60%~65%的區間。第三,基本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估計服務貿易佔對外貿易的比重將由2014年的12.3%提高到2020年的20%左右,從而使中國在推進雙邊、多邊,以及區域性、全球性的自由貿易進程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經濟轉型的新動力

  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與經濟結構調整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十三五”既是經濟轉型的歷史機遇期,又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最後窗口期”。關鍵取決於改革選擇,取決於改革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適應經濟轉型趨勢不斷破題發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