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降息提振實體經濟 寓改革于調控之中

  • 發佈時間:2015-05-10 21:59:1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5月10日電(“中國網事”記者王旺旺)央行決定,自本月1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

  業內專家表示,在穩健的基調下,央行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將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援實體經濟復蘇;降息的本意不在刺激股市和樓市,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利好因素。降息有助於促進國內投資和擴大居民消費,實體經濟有望進一步復蘇,充分體現出了寓改革于調控之中。

   降息符合實體經濟需要,反應市場預期

  事實上,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央行就先後兩次降息。央行有關負責人解釋,此次進一步降息,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支援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降準和降息成為一季度貨幣政策的代名詞。央行最新公佈的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一季度央行通過量價工具搭配共同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市場利率明顯回落,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説:“企業融資成本還是略微偏高,不少中小微企業依舊融資難、融資貴。當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內物價水準又總體處於低位,這都給降息提供了空間。可見,此次降息是完全符合實體經濟的需要。”

  “這次降息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降息時間和幅度均符合市場預期。”南方基金經理楊德龍認為,近期統計局公佈的一季度和四月份經濟數據普遍不佳,市場預期這將促使央行採取降息的措施來緩解經濟下滑的壓力。他同時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將緩慢回升。

  降息本意不在刺激股市樓市,但實在利好仍不可小覷

  孫立堅認為,央行本次降息是著眼于托底實體經濟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是穩增長和促改革的應有之意。“認為本次降息是為了救股市或樓市,這是站不住腳的,但是降息對股市和樓市的利好作用不應小覷。”

  數據顯示,去年11月央行降息後,上證指數隨後一個月漲幅超過了20%;今年3月央行降息後,上證指數隨後一個月漲幅超過了18%。上周A股出現大幅調整,本次降息後市場又如何反應?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説:“降息後利率下行助推資金入市,A股資金面迎來明顯改善,短期A股可能還會呈現大幅震蕩格局,但A股的牛途還長。”

  不過,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央行降息,其目的是用強有力措施來穩定經濟增長,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利於房地産市場的穩定,同時對減緩股市的下跌速度和下跌節奏有非常重要影響。但減息並不能改變大部分股票在全球市場中處於絕對高估的基本事實。

  對樓市而言,降息既有利於開發商降低借款成本,緩解資金壓力;同時也有利於降低按揭購房者的資金成本,將提高市場的購房需求。專家認為,在房地産各項積極政策出臺後,隨著降息的到來,我國房地産市場有望繼續復蘇。

  根本不需要“中國版QE”,貨幣政策寓改革于調控之中

  央行去年11月降息、今年2月降準、3月又降息、4月再次降準,如今再次降息。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全社會融資成本過高難題,央行貨幣政策近段時間來可謂是“蠻拼的”。市場對此有傳言認為,“中國版QE”已箭在弦上。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根本不需要“中國版QE”。當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而這種壓力是對過去30多年經濟高增長的一種合理調整。這完全不同於美國次貸危機後的經濟回落,因此,中國沒有必要推行QE。貨幣政策調整是為了讓宏觀經濟更平穩運作。

  孫立堅認為,雖然降準降息接連而至,但我國貨幣政策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依舊是穩健的主基調。所做的微調主要是為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不是強刺激,更不是大水漫灌,是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

  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未來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多措並舉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同時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寓改革于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