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回眸“十二五” :曬曬我家的賬本

  • 發佈時間:2015-10-30 08:25:4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回眸“十二五”,一場真切的消費升級“革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居民消費正從前幾年熱衷的空調、電視機、汽車等物質型消費,向越來越高端的影視文化、旅遊度假、休閒娛樂等服務型消費轉型,我們都是這場消費升級“革命”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年終獎翻一番

  ■ 曹正方

  湖北某公司幹部

  2010年,我和妻子每月工資只有1800多元,年終獎4500元。妻子跟我同一個公司、一個車間,三班倒崗位。為了孩子在市裏上學方便,我和妻子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買了一套85平方米的住房,房價是每平方米2300元。自從貸款買了房,我家的生活捉襟見肘,只能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先説穿。除了我們結婚添置了幾套服裝之外,幾乎再沒有去過品牌專賣店買過衣服。平時我和妻子穿的是單位發的藍色工作服,除非到了新年,妻子才舍得拿點兒錢買套普通的服裝見見新。妻子也是鐵了心,無怨無悔跟我一起過苦日子。她越是這樣,我心裏越難受。

  接著説吃。每天早晨,我先到小區對面的超市去逛逛,看有沒有特價的菜和商品,隨後到小區附近的菜市場看看小販的菜價。我家每週固定吃的菜:二兩瘦肉炒辣椒(一個星期兩次),清炒小白菜,豆腐打蛋湯。偶爾煨點筒子骨海帶湯,排骨幾乎沒買過。儘管如此,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再説節能。每天不開門,每個月的水費、電費、電話費、煤氣費、物業管理費等都是雷打不動要交的。為了節約電費水費,我和妻子更換了節能燈,更換了功率小的彩電。特別是夏天,我和妻子吃完晚餐就去逛超市避暑,儘量減少空調電費;洗菜用的水不浪費,倒進一個大塑膠水桶裏,用來洗拖把、衝廁所。

  最後説行。為了接送孩子上學,我特意買了一輛26輕型自行車,美其名曰環保節能,其實是買不起摩托車。平時外出,一家人坐公交,要麼步行。到了過年過節,我們也是擠公交去看望雙方的父母,幾乎沒有打過計程車。

  2013年,我從公司基層調到了黨委工作部從事宣傳工作。這幾年,儘管國內金銅市場行情低迷,但是我和妻子的工資每個月都有2000多元,年終獎也從過去的4000多元提高到了8000多元。平時寫寫稿,每年稿費也能賺個幾千元。

  如今,最讓我高興的是,我和妻子終於還完了房貸。

  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三八”婦女節、結婚紀念日等重要日子,我就帶妻子去買品牌服裝。平時我家一個星期要買22元1斤的排骨煨湯3次。

  為了提高生活品質,我家還買了一輛二手車,逢年過節,我們再也不用擠公交車了。

  黃國強攝

  當上職業經理人

  ■ 柴秀麗

  新疆伊寧某房産公司高管

  理理家裏的帳單,每月僅為女兒支出的家教、鋼琴及小飯桌費用就需2000元,養車800元,每月房貸1500元,還有一些人情世故禮尚往來等,每月固定支出至少5000元。這些支出如果放在5年前,想都不敢想,如今卻能坦然輕鬆面對,主要因為5年來生活、職業、眼界的變化,這些壓力早已轉化為我向前奔跑的動力。

  2011年至2015年是國家經濟和社會各方面蓬勃發展的5年,同樣,也是我事業、生活全面發展挑戰的5年。2011年公司拓展業務,這開啟了我的職業經理人生涯。新的工作環境,新的工作方式,一切都從頭開始,很多的問題和困難都是以前想都沒想過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業績逐年提高,隨之增長的還有我的收入。

  5年前,我從事著收入不高卻穩定的工作,老公是公務員,女兒健康活潑,也上了一所比較滿意的學校,根據當時的條件,心裏其實已經很滿足了。因為女兒就學的學校離家比較遠,為了接送女兒方便,我與老公商量,一咬牙,把家裏僅有的10萬元錢全部拿出來買了輛車,每天接送女兒。

  女兒方便了,我卻有壓力了,這個年齡,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手裏不能沒有餘錢啊!這也是我放棄穩定工作,決定競聘職業經理人的動力之一。

  現我已成為業務熟練的職業經理人,搬離了曾經60多平方米的小窩,搬進了相對高檔的小區。女兒學習鋼琴等所需開支也都輕鬆支付,每年還外出旅遊。

  最近的小心思是一直想換一輛30萬元的城市SUV,希望與老公一起,駕駛著這輛車,去實現更多的夢想。我相信,路會越走越寬。

  徐 勵整理

  學了一門手藝

  ■ 李申酉

  四川成都 裝修工

  見到李申酉時,他正蹲在成都一家小區大門口吃盒飯。賣飯的大姐把做好的飯菜分裝在大鐵桶裏,從家裏運到新小區售賣。來吃飯的,都是在裏面搞裝修的農民工。

  “經濟實惠,10元一份,飯管飽。”説著,李申酉又要了一份米飯,狼吞虎咽吃起來。吃完飯,他抹了抹嘴,慢慢説起5年來家裏的變化。

  李申酉是四川資陽人,世代種田為生。自從小兒子出生後,僅靠種田難以養家糊口。“腦子裏想的就是掙錢。”2011年春節後,從沒出過遠門的李申酉,跟老鄉一起來到了成都。“因為成都離老家近,萬一找不到活,就回去。找到活了,回家看看也方便。”

  初到大城市,李申酉兩眼一抹黑。在家只會犁田耙地,到這兒能幹啥呀?在成都轉了幾天后,他跟老鄉發現,房地産市場火,裝修市場也很旺。他就跟其他外鄉人學,每天一大早便蹲在新建小區門口攬活。他有的是力氣,人也實誠,一來二去,跟攬活的人都混熟了,其他人有了活,也帶他一起幹。就這樣,兩三個月後,李申酉慢慢入了行。

  “第一年做小工,幫別人打下手,掙了2萬多元。”李申酉説。第二年他開始學粉刷、貼磚,做起了學徒。半年工夫就出師了。現在自己也可以帶徒弟了。“只要人勤快,只要活趕趟,每年掙四五萬元很輕鬆。”

  “去年花了近30萬蓋了新樓房,這算家裏最大的支出。沒想到咱農民也住上別墅了。”李申酉言語中充滿自豪。他愛笑,説著説著就呵呵笑起來。

  平常花銷主要在兩個兒子身上。“現在手頭寬裕了,舍得花錢了。暑假孩子們來成都,我讓老婆帶他們去電影院看了好幾場動畫片。”在成都呆了幾年,李申酉也深感時代在變化,他自己也在追趕,“現在農村也通寬頻了。等孩子們大了,家裏也接上,讓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能再讓他們像我當年那樣,像個‘土包子’。呵呵。”

  (記者 王明峰)

  還得勤儉持家

  ■ 翟景華

  吉林大安 作家

  2010年左右,我們三口之家,每月收入大約4000元,孩子小,花銷也不大,但是因為買房子,還房貸,日子過得有點兒捉襟見肘。從來不捨得出去旅遊或者買太昂貴的生活用品。

  到了2014年的時候,為了不再有負債感,我和愛人決定把手裏攢下的一點兒余錢全部還貸款,一時間在花銷上緊巴些,但心裏輕鬆了很多,感覺自己不是房奴了!

  今年工資又漲了,每月的收入大約7000元,沒有負債的壓力,物質生活上的消費上了一個層次,有時候望著稍貴的衣服,也會奢侈一回。我和愛人最大的愛好是看書,曾經喜歡到圖書館去借書讀,現在也會買回一些充實自己的書櫃。如果想暫時逃離眼前的生活,偶爾也會來一場説走就走但不要花太多錢的旅行。今年平均每月的開銷大約是4000元。

  儘管生活在不斷變好,我還是不敢太鋪張。也可能是習慣了節省,每每花錢的時候,都要權衡一下。如果本月開銷過大,自己家裏能避免的消費就全部免掉。

  我覺得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足夠充實的物質條件做保障,而且過日子要有遠慮,不能只圖眼前樂,不能為所欲為。就我個人而言,我的物質需求大於精神需求,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還是覺得日子沒有安全感。我最怕的事兒有兩件,一是怕8月和9月,因為這兩個月朋友們結婚、考學、當兵扎堆兒,隨禮隨到手軟。二是超級怕生病。毫不客氣地説,人窮別長病。我前幾日臉上過敏,一趟趟跑醫院,一個星期就花掉將近4000元,臉還沒好徹底,錢卻流水一樣讓人心疼地往外淌!

  縱觀這5年,家庭收入逐年見長,但各方面的需求也隨之上升。總體來講,錢還是要算計著花,只有這樣,小賬本裏才會有點兒餘額,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當初買房對了

  ■ 張紅梅

  北京 某外企部門經理

  “現在每個月還貸6000多元。”張紅梅周圍那些正在背負鉅額房貸和尚未買房的“80後”們聞聽此言,無不用充滿羨慕的眼神看著她。

  張紅梅安慰身邊的這些“可憐人”:“把我放到現在,估計買房這個事連想都不敢想。”雖然還沒有真正扔掉套了5年的房奴枷鎖,但是每次跟朋友們談論起和房子有關的話題,張紅梅顯然要輕鬆很多。

  5年前,張紅梅和丈夫相中了南三環外萬年花城附近的一處住房,當時每平方米價格不到2萬元,總價200萬出頭。如今,這個小區的二手房受到天壇醫院即將遷入的“利好”影響,價格已經飆升到近5萬,雖説是有價無市,可這價格是實實在在上去了。“價格再高,已經和我無關了。”張紅梅説。

  目前,張紅梅夫婦一年的收入大約35萬元,同5年前比,增加並不多,但穩定的收入、有車、有房讓他們早已無生活之憂,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受他們的關注。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每個月零食、上輔導班的開支至少需要3000元。而張紅梅和丈夫在自己身上花費的心思要少得多。他們的支出主要用在家庭上。以前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家庭最主要的開支,現如今似乎這已是老黃歷了,張紅梅一家平常只是晚飯在家吃,還經常下個館子調劑一下。

  對這個小康之家而言,一些不可忽視的剛性支出包括水、電、氣、有線電視費、電話費、上網費、手機費等。從2014年以來,北京電費、水費都有不同程度上漲,這些費用全下來一年至少得1萬元。

  不過有漲也有跌,汽油價格從高峰時8元時代重回到5元時代,這也使得張紅梅每月的養車費減少了400元左右,足以彌補電費、水費增加的支出。

  從大學畢業來京到現在已經13年,張紅梅已經徹底融入這座城市。 “現在對於我來説,家庭平安、老公事業再上一步、孩子懂事就是最大的慰藉。”張紅梅如是説。

  (記者 賀 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