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寶良:中國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
- 發佈時間:2015-10-30 08:20:2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閉幕。作為本次全會的重要議題,“十三五規劃”尤為引人關注。在下一個5年當中,中國的經濟將會以何種速度增長?增長的“含金量”又如何?生態環境能否同步改善?金融市場是否會走向成熟?發展的成果怎樣惠及更多人?
針對這些問題,本報從今天起連續推出《未來五年》訪談,為海內外讀者解析五中全會公報透露的經濟信號。
基礎堅實迎挑戰
問:萬丈高樓平地起,巋然不動靠地基。在您看來,“十二五”期間中國取得了哪些成就,這些成就將給未來5年的經濟發展帶來什麼?
祝寶良:如果經常關注國家統計局網站,你就會發現在過去5年中,“十二五”規劃中的很多目標都已逐一實現,例如GDP增速、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經濟比重、單位GDP能耗、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等等。再如城鎮化率指標,“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是51.5%,而現在我們已經達到55%,是超額完成任務。
應該看到,“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速理想、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化發展迅速、科技研發實力增強、産業之間協調性更好,這不僅增加了中國經濟自身的韌性和迴旋餘地,也為“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
問:您認為未來5年,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祝寶良:五中全會公報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我認為這個判斷是十分準確的。
具體而言,未來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制約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一是産能過剩,諸如房地産、建材、鋼鐵、煤炭、化工等領域的過剩産能,都是“十三五”期間要解決的問題。二是産業轉型,我國企業和人才的創新活力仍有待進一步釋放。三是財政金融風險加大。四是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約束。五是收入差距對消費的不利影響。
此外,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外需不足,也將對我國的出口和招商引資帶來衝擊。
對症下藥政策全
問:針對您剛剛提到的這些困難,本次全會為“十三五”時期提出了哪些“藥方”?請您簡要評價一下。
祝寶良:從會議公報中不難看出,中央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其實有著非常清醒而充分的認識,並從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等角度提出了很多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例如,對於産業轉型,全會提出“實施《中國製造二〇二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産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對於鼓勵創新,全會強調“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産權制度、投融資體系、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這可以讓創新者獲得應有的正向激勵;針對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全會則提出“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這旨在讓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同時增加自身話語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種種問題,全會果斷提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雖然新生兒不會在5年內成為勞動力,但新生兒的增加本身將刺激當期消費,而且還會提高整個社會的儲蓄預期。與此同時,全會還指出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這有利於為將來儲備更多高素質勞動力。
翻番目標可實現
問:按照您剛剛的分析,中國經濟可謂“有基礎、有困難、有對策”。那麼,未來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態勢將會如何?您判斷的依據又是什麼?
祝寶良:根據我們量化模型的一些測算,“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增速仍將維持在6.5%—7%之間,這是一個“中高速”的增長。按照這個速度,“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事實上,現在我們很大的一個優勢在於道路正確。只要按照現有道路走下去,特別是把創新驅動、收入分配、科技進步等工作做好,我們的投資、消費、出口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另一方面,隨著簡政放權、智慧財産權保護、財稅改革等方面的制度日益完善,未來5年我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潮將會更盛,要素配置會相應優化,中國經濟對投資拉動的依賴便會降低。
問:政策有效果,關鍵在執行。您對未來“十三五”規劃的落實有哪些建議呢?
祝寶良:其實,很多問題最終都要落到改革上。我的建議主要是以下幾點:一是紮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一方面化解過剩産能,另一方面讓壟斷行業進一步向社會放開。二是通過完善産權制度、為企業減負來激發企業的積極性。三是放開資源價格,讓市場在更多領域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四是關注國際貿易中的一些新變化、新規則並積極融入其中,為自身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