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汽大眾成都工廠裏的“魔術”

  • 發佈時間:2015-10-30 06:29:43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60秒就有一輛汽車下線,僅用5年即實現生産100萬輛的目標

  □本報記者 陳岩

  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快速成為汽車産業的新熱點,專家卻提醒,“工業4.0”時代,如果沒有繼承傳統汽車高度精細化、自動化的製造基礎,談“彎道超車”還為時過早。

  面對行業內方興未艾的競爭者,汽車産業有哪些改變?一塊鋼板要歷經什麼才能成為一輛汽車?為了尋求答案,近日,記者探訪了佔據四川汽車産量六成的一汽大眾成都工廠。

  收到訂單

  資訊化管理系統安排生産

  在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製造一輛汽車的起點並不在工廠,而是始於消費者從經銷商訂車的一瞬間。

  接到訂單,資訊化管理系統通知整個工廠各個環節準備排産。同時,工廠5公里範圍內的一個發動機廠、兩個物流中心,以及兩個零部件園區的30多家配套廠也接收到這一生産需求,並根據匯總來的車型型號、顏色等開始調配零配件。

  該工廠有衝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個車間,車間門外的貨車川流不息。貨車的每次停靠,門上的感應器就會記錄它抵達和停留的時間,因為物流配送的每個環節都要求精確到秒,車間內的堆料區只暫留極少量的零配件。

  在所有運抵廠區的原材料中,有一塊雙面鍍鋅鋼板。它被送進了全封閉、全自動化的衝壓車間,然後被一台德國KUKA機器人拾起,放置到皮帶上。皮帶帶著這塊鋼板向衝壓機開去,幾十秒後,它先後經受了6台壓機總共超過8000噸的壓力,一塊鋼板變成了車身主要構件之一。

  所有衝壓成型的部件都要接受專檢和抽檢,專檢人員對生産出的每一個制件做100%的檢查,抽檢人員對生産制件按百分比做更加全面的檢查。

  衝壓出成品且檢查無誤後,各部件便運送到車間上方的空中走廊中,順著軌道自動運送至下一車間——焊裝車間,來完成各部件的組裝工序。

  焊接程式

  700台機器人提供精細化焊接

  在焊裝車間,大部分焊接工作用機器人完成,共有700台機器人,自動化率54%。

  已被壓成車身構件的鋼板,和其他主要構件在一個名為“康採恩框架”的平臺上被夾緊在一起,然後12個機械手臂同時啟動,進行焊接。

  一個機器人焊接,誤差可控制在0.03毫米,僅相當於頭髮絲粗細的一半,但如果車身構架先後經過機器人焊接,這一誤差就會被累積。通過康採恩框架,12個機械臂同時焊接,誤差將依然維持在0.03毫米。

  隨後,車身部分被運進另一個全封閉空間進行鐳射焊接。鐳射焊接通過國內先進的LDF鐳射焊接設備實現,熱變形小,焊接殘留物小,可以實現兩塊鋼板間的分子結合,使整車強度提高60%。

  有趣的是,焊裝車間裏,地面上偶爾能見到藍色的方框,裏面寫著:“手機使用區”。原來,為了防止分散工人注意力,以及手機對生産線産生影響,所有人接打電話必須在方框中進行。工人介紹,車間桌子上甚至每個人的水杯都要求放在固定位置,因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並減少打翻水杯的幾率。

  總裝程式

  每60秒就有一輛速騰或捷達下線

  經過焊裝車間,鈑金件已經組合成一個車身,隨後進入涂裝車間。

  車間在國內首次應用了幹式水幕漆水分離技術。該技術採用石灰粉吸附漆霧,不用水和漆霧處理劑,乾淨環保,節水高達90%;利用過的石灰粉可以作為水泥行業的原料,不浪費資源。

  車身涂裝完畢,就被運送到總裝車間。

  總裝換件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底盤結合,在底盤結合的平臺上,有“Hochzeit”的字樣,這個詞在德語中是“結婚”的意思,它很好地詮釋了底盤結合的重要性。不同於絕大部分車廠用人力進行搬運來組裝底盤與車身,大眾則使用自動拼合技術,通過鐳射引導並對準車身和底盤,一次拼接完成。

  隨後車體經過流水線安裝儀錶盤、座椅、輪胎等零部件,一輛成型的轎車就可開出總裝車間,正式下線。事實上,在成都工廠,每60秒就有一輛速騰或者捷達車下線,在它們被測試後,將開出工廠,開出成都,開到全國。

  長春的一汽大眾工廠,用了12年時間實現生産100萬台的目標。作為長春之外的首個工廠,成都工廠僅用5年就達到這一目標。這些“四川造”汽車在生産過程的每個數據每個細節,甚至每個螺絲被擰緊的參數,都將在工廠被保留15年之久,以保障整車品質安全的可追溯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