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脫貧”方能“脫光”“扶貧”更需“扶智”

  • 發佈時間:2015-10-30 06:34:1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陳晨

  深秋,秦嶺腹地,一條不足4米寬的通村水泥路在大山中蜿蜒數十里,將群山環抱的陜西省柞水縣營盤鎮龍潭村與外界相連。這裡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如今,隨著當地精準扶貧政策的推進,有的鄉親們終於告別單身,收穫幸福。但留給龍潭村的考題,還遠遠沒有結束……

  “光棍村

  ”裏的單身漢:腳下貧瘠

  真愛難期

  三間土坯房,外墻上挂著今年打下的幾百斤玉米串。33歲的駱昆學坐在屋前,熟練地揮起菜刀鍘菜,他要趕在立冬前將眼前這一堆大白菜全部腌制好——一如往年,這是全家主要的過冬蔬菜。

  若非腳上開線的膠鞋透露出的貧窮資訊,面容俊朗的駱昆學算得上英氣逼人,但這並不足以讓他結束目前的單身狀態。70歲的老母親王長蘭見有生人走近,寒暄幾句過後便直奔主題,“你有沒有認識合適的姑娘,給我娃介紹個對象?”自從5年前駱昆學的對象到村裏住了半個月後,因嫌家貧一走了之,兒子的婚姻就成了她最大的心事。

  在僅有270多口人的龍潭村四組,像駱昆學這樣的單身漢就有30多個,佔到全組適婚男性總數的近1/3,而在整個龍潭村,單身漢也佔到近兩成,該村也因此得名“光棍村”。

  貧困,是外人來到這裡的第一印象,也是“光棍村”裏難以言説的痛楚。

  走進43歲的單身漢田貴珠家裏,屋內幾乎沒有像樣的傢具,幾個泛黃的燈泡是僅有的“家用電器”。為照顧身患疾病的雙親,田貴珠回到村子7年多,靠就近打零工為生。守著一畝玉米地,全家維持著基本的溫飽,娶媳婦則是奢望。

  “我只上過三年學,沒什麼技能,現在年紀大了也幹不動重活兒,家裏窮,哪個姑娘肯嫁過來?”田貴珠的語氣有些無奈。

  龍潭村黨支部書記王德斌説,龍潭村土地緊缺貧瘠,十幾釐米的土層下便是岩石,四組更是整個營盤鎮自然條件最差、經濟最為貧困的村子之一。最高峰時,村裏的未婚男性佔到近四成,“結婚難”曾是壓在鄉親們心裏最重的一塊石頭。

  “光棍村”之變:

  精準扶貧到戶村頭奏起迎親曲

  貧窮是根子,“脫貧”才能“脫光”,這是“光棍村”鄉親們的期盼,也是村裏悄然發生的改變。

  因為處了個對象,42歲的鄧光軍最近心情不錯。但就在幾年前,深溝裏的老土房失火坍塌,不堪忍受貧困的前妻決意離開,曾令他墜入痛苦的深淵。

  後來,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鄧光軍搬進了陜南移民搬遷工程的安置房。生活逐漸有了起色,他開始琢磨致富的門道,趕上商洛市實施精準扶貧,駐村幹部為他“量身設計”出養羊的“脫貧經”並聯繫到種羊。如今,他養了200多只羊,年收入超過1萬元,對象到家裏漂亮明亮的安置房一看,滿心歡喜。“過幾天我就去西安到府提親呀,要想不當單身漢,先得甩掉‘窮帽子’。”鄧光軍感慨地説。

  精準扶貧正在打破龍潭村一貧如洗的面貌。包村幹部營盤鎮黨委副書記王宏介紹説,2014年以來,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和“産業到村、項目到戶、精準到人”的精準扶貧方式,龍潭村的基礎設施得到改觀,水電路修通,引進了食用菌種養、土雞散養項目,還動員村民們因地制宜搞中藥材種植、水産養殖,村民的每人平均收入從2013年的3000多元提高到現在的5780元。

  鄧光軍並非因“脫貧”而“脫光”的個例。村民們説,去年以來,村裏有十幾個單身漢娶回了媳婦,久違的迎親曲又在龍潭村奏響。而村容村貌的逐步改善,讓不少來村裏一探究竟的外地媳婦臉上有了笑容。

  王德斌説,最近龍潭村正在申報市裏的美麗鄉村,準備仿傚周邊成功的村子搞鄉村旅遊。“秦嶺深處,處處是景,有村民已經到鄰村去打工取經,想回來開個農家樂,這或許是風景秀麗的龍潭村一條不錯的致富門路。”

  “光棍村”之惑:

  扶貧更需深入考題仍未完結

  精準扶貧讓龍潭村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但擺在村子面前的“扶貧考題”遠沒有終結。要讓更多的單身漢“脫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仍亟待解決。

  “為什麼不出去打工把母親帶出去?不是沒試過,但母親年齡大了,已經出不了遠門,雖然老人有高齡補貼,但生活難以自理,我走了她怎麼辦?在城里落戶不了,房子更買不起,安家不現實。”48歲的單身漢程章銀的擔憂頗具代表性。畢竟,受自然條件限制的龍潭村,産業解決不了所有貧困戶的問題,不少人還是需要走出大山進城務工。留守老人的養老難題、融入城市的門檻高企,多難疊加,讓更多單身者陷入“欲走還留,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媳婦娶進門,子女的教育問題便不可回避。龍潭村沒有學校,孩子們讀書最近也要到20公里外的鎮上,即便有了好房子,不少村民也都是一把鐵將軍把門,“留不住孩子也就留不住根。”有村民如是説。

  再者,記者注意到,目前龍潭村的産業扶持項目,具有突出的季節性特徵:食用菌種植一年只忙活四五個月,水産養殖淡旺季明顯。“留在村裏搞産業,雖然能解決溫飽問題,但要奔小康,恐怕還得再想辦法。”一些村民坦言。

  在王德斌看來,扶貧固然重要,但提升村民們“自我造血”的能力,扶智更加迫切。但令人擔憂的是,或許是因為窮怕了,年輕一代對立竿見影的賺錢方式興趣十足,卻對立足長遠的技能培訓意興闌珊。

  “這幾年政府部門提供的技能培訓種類齊全,五花八門,但卻很難動員到年輕人去學習。他們有的寧願去礦區挖煤,每天掙兩三百元,也不願投入時間學點本事。你去勸,他們還説,學那幹啥,浪費時間還耽誤我掙錢!”王德斌無奈地説。養老、教育、扶智,以上種種,或許正是“光棍村”脫貧的最大考驗。

  據新華社西安10月29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