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照我去運動:吃飯時面前不是飯菜都是數字

  • 發佈時間:2015-10-29 15:21: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人們宅在家中,就能享受各種服務。也難怪有人懷疑,網際網路會讓人越來越懶。

  不過,也有一群人反其道而行,網際網路越便利卻越“勤快”——他們在朋友圈曬步數,用App約健身。“網際網路照我去運動”,正是這群人的寫照。

  【曬成績】

  第一次就收穫十幾個讚,虛榮心混雜著成就感

  2014年1月6日,高磊至今記得自己開始鍛鍊的那一天,甚至可以把“回憶”精確到:“上午7點09分到7點44分,跑了4公里”。

  不是高磊的記性有多好,只不過是在鍛鍊伊始,他就在手機上裝了一款運動App。這款軟體不僅能記錄每次鍛鍊的時間、地點,還能精確到每一段路程、消耗的熱量等資訊。

  “鍛鍊的目的是為了減肥,不是第一次減了,這次唯一的區別,就是多了些科技成分。”與體重“戰鬥多年”的高磊,用過不少鍛鍊方法,以往他總是將鍛鍊情況記錄在紙上,記得次數多了,“紙不知道扔哪了,鍛鍊也堅持不了。”

  直到2013年底,高磊決定再次減肥,身邊朋友的一句話提醒了他,“你幹嗎不裝個鍛鍊的App?”

  讓高磊沒有想到的是,裝上App再鍛鍊,確實有了許多不同——每次鍛鍊後,看到鍛鍊的時間,詳細的熱量燃燒數據,讓他多了一份成就感;軟體中提供的“配速”、“心率”等概念,也讓他對鍛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開始每公里我要跑7分鐘,有了App,我可以每次挑戰上一次跑步的速度,還能選擇各種鍛鍊計劃,這些都是傳統鍛鍊方式很難實現的。”大半年的時間,高磊已經能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十公里跑,“沒有軟體,就算跑了十公里,我都沒法知道。”

  更重要的是,App的使用,讓高磊終於可以“曬成績”了。

  “第一次把跑步的截圖發到朋友圈,就收穫了十幾個讚。”那是2014年2月的一個清晨,高磊頭一次跑出了六公里,這個在外人看來不算什麼的成績,卻收穫了朋友的諸多讚揚:“這下可滿足了我的虛榮心,心裏想著,下次跑個更遠的我還發。”

  也許正是這股子“虛榮心混雜著成就感”,高磊的鍛鍊一直堅持到了2015年,這也是他人生中堅持鍛鍊最長的一次,“鍛鍊的時間長了,體重下來了不少。現在有時不去跑步,還覺得難受,主動去跑跑。”

  【拼步數】

  一幫宅男,聚會話題都變成了運動

  曬成績半年多,高磊發現,身邊人都開始曬起了鍛鍊成績,就算是不用運動App,朋友間也開始拼起了“步數”。

  “拼步數”的興起,源於微信自帶的功能——只要用戶關注“微信運動”公眾賬號,並使用蘋果手機等設備,就能將自己每日行走的步數,上傳至朋友排行榜中。用戶不僅能夠互相點讚,在排行榜中獲得“每日冠軍”的人,還能“佔領封面”,將自己設置的圖片推送到所有人面前。

  “我覺得一天跑個一萬多步不少了,可排行榜上,這成績都排不上號。”高磊排行榜上的朋友們,不僅有平時就熱愛運動的健身達人,連平時大家眼中的“禦宅族”,也開始每天刷步數,“沒個七八千步,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較真的高磊還算過一筆賬,以一個普通成年人,每秒鐘可以行走兩步計算,普通人一小時能走七千二百步。這就意味著,那些在排行榜中動輒兩三萬步的朋友,每天都拿出兩三個小時用於運動,“為了排名高點,有的朋友乾脆上下班都走著,怒刷排行榜。有人説拼步數是虛榮心作祟,但那畢竟是少數,這半年來,許多朋友都開始鍛鍊了。”

  高磊還為“曬成績”、“拼步數”的行為找到了理論根據:“心理學裏講自我效能感,就跟平時説的自信差不多。每天曬成績,就是用公開宣示的方法建立自信,通過每天曬,收穫朋友的讚,原來覺得自己堅持不了的事,也能堅持下來了,這是個良好的迴圈,不是虛榮心的事。”

  曬了一年多,高磊的朋友圈中形成了幾大“派別”。從鍛鍊場所分,有經常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朝陽公園”等京城各大健身公園出沒的,也有堅持在健身房鍛鍊的;從展示方式看,有曬成績的,也有曬照片的。

  不同“派別”的朋友,不僅可以分享運動的感受,也能交流鍛鍊經驗,這讓高磊受益良多:“一幫宅男,聚會話題都變成了運動,這在兩年前,誰能想得到?”

  【約場地】

  如果沒有便宜可以撿,我還能不能堅持?

  如果説高磊堅持鍛鍊的動力,是“曬”出的自信,那麼袁建與朋友的堅持,可以説全憑“撿便宜”的快感。

  與高磊一樣,袁建也屬於“宅男”一族,自打工作開始,“運動”兩字就與他絕了緣。如今已經三十多歲的他,不僅有高血脂、脂肪肝,還成了高血壓患者,每天與降壓藥為伴。

  發現朋友圈興起鍛鍊潮,還是2015年初的事,仿佛是一夜之間,袁建同事間的話題全變成了炒股和運動:“慘的是,這兩件事我都插不上嘴,感覺一下子就跟不上時代了。”

  同事們討論得多了,袁建也動了鍛鍊的念頭,可回家就要看孩子的他,總覺得找不到時間去運動。

  “我有個好朋友,工作單位離我不遠,有一天他讓我裝個App,説只要每個月交99塊錢,就能約身邊的健身房,中午一起練。”袁建朋友口中的App,是一款基於“ClassPass 模式”的新軟體。這種起源於美國的O2O模式,主要針對於健身市場,通過與不同鍛鍊場館、教練簽約,軟體註冊用戶可以在任意場館享受一定次數的鍛鍊機會,“每個健身房只能去三次,但我們可以換著去。把我們單位附近能去的都算上,一個月也能去個八九次了。”

  如此一算,袁建每次鍛鍊的成本,只有十元錢左右。

  鍛鍊如同“撿便宜”,也打消了袁建以往最大的顧慮——健身房年卡費用動輒兩三千,讓沒有毅力的用戶望而卻步——“ClassPass 模式”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滿足用戶嘗試不同的運動項目,選擇不同的場館,而不是守在某類項目或某家場館。

  “我就奔著多練一次賺一次的目標,爭取把我的血壓練下去。”註冊會員的初衷,本是中午和朋友一起運動,只不過有了會員資格,袁建也開始琢磨起家附近的健身房。他唯一擔心的是App的燒錢模式能否持續:“如果沒有便宜可以撿,還能不能堅持,自己也拿不準。”

  【記賬本】

  半年後,吃飯時面前擺著的不是飯菜,都是數字

  一杯酸奶,144大卡,兩片黃油麵包,230大卡……

  當朋友們都在拼步數時,朱天白算的則是另外一筆賬——每日攝入熱量。

  “從早餐到夜宵,包括喝的飲料,都要記。”用手機記錄每天的飲食情況,朱天白養成這樣的習慣還是在兩年前,其目的與高磊、袁建等人可謂殊途同歸:“量入為出麼,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鍛鍊都沒個目標。”

  “一個成年男性的基礎代謝大概是2000大卡,不算著點兒,很容易就超標了,到時候怎麼鍛鍊也不行啊。”兩年前,朱天白開始利用減肥網站記食譜,在網站的熱量計算頁面中,只需要在網頁中輸入飲食的種類、數量,就會自動換算成熱量值。用戶還能根據早中晚餐、加餐飲料等項目,分類了解自己的熱量攝入曲線。

  “説來也奇怪,只是記下賬,吃的東西就減少了,鍛鍊的動力也增加了。”一瓶可樂等於跑步一小時,一塊月餅等於三碗米飯,網上流傳的段子,在朱天白記錄攝入熱量後,仿佛鮮活了許多:“記錄半年多後,吃飯時面前擺著的不是飯菜,都是數字。”

  了解飲食的熱量,不僅僅幫助朱天白“管住了嘴”,也開始激勵他“邁開腿”:“我經常會想,中午飯那個雞腿,我得給跑沒了;晚上的兩塊牛肉,還得多做兩個卷腹。”

  就在2015年的上半年,朱天白曾停止記賬一段時間,在他看來,早就對常見食品的熱量了然于胸的他,已經不需要再記賬給自己提醒,可剛停止記賬不到一個月,他的飯量就“見長”,不得不重新開始記賬:“我覺得這跟曬步數有相似之處,甭管什麼軟體,都是一個自我監控的辦法。”(主筆 吳楠 插圖 宋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