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內智慧手機進入飽和期:手機大幅降價 炒貨暴利不再

  • 發佈時間:2015-10-29 07:27: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內智慧手機進入飽和期 手機大幅降價消化高庫存 炒貨暴利不再

  廣州日報訊 (記者薛松)“雙11”來臨前,包括蘋果在內的各大手機均大幅降價銷售,希望通過這個全國最大網購節來消化居高不下的庫存。

  近期各大調研機構陸續發佈了智慧手機市場第三季度數據報告,國內手機市場在經過四年的高速發展後增速開始放緩。而市場放緩造成的手機庫存問題成為廠商們當前最為頭疼的事情。

  高價手機賣不動大降價

  新款iPhone剛上市就直線降價。比如天貓與聯通合作的iPhone 6s 16G由5288元降到4888元,甚至比國行iPhone 6s批發價還便宜100元。此外,iPhone 6s 64G的價格也由6088元降至5788元。

  隨後,國美線上宣佈,將16G版本的iPhone 6S直降500元,僅售4788元,這在以往蘋果新手機銷售中所罕見。國美人士説,iPhone 6s沒有太大改進和提升,而蘋果供貨充足,上市不久大降是必然的。

  多家國産高端手機也面臨類似麻煩。以華為為例,除官方直營店外,對於華為手機第三方渠道均可以給出遠低於官方報價的“優惠”數字。如華為重點打造的P8,標準版只需1699元。

  在今年9月份發佈上市的華為Mate S官方定價為4199元,在上市一個月後在全國部分手機賣場的報價僅3300元。在太平洋電腦網上,其跌價幅度明顯,部分報價僅3065元,較官方售價下跌了1000多元。相比之前華為手機的一機難求,出現了明顯的反差。

  據IHS 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公佈的數據顯示,華為三季度的智慧機出貨量為2740萬台,較二季度也出現了下滑。

  半年後才會降到合理價位

  “現在的手機價格取決於渠道操盤能力”。據行內消息人士透露,如今國內智慧手機市場進入飽和期,市場的需求下降導致線下渠道的控盤炒貨能力變弱。而銷量下滑所積累的庫存也會刺激線下渠道商的神經,手機品牌只能通過降價促銷的方式回籠資金來降低風險。擅長線下渠道的品牌成重災戶,這也是熱銷機型售價迅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而這些品牌要穩住線下渠道,就必須許諾線下渠道商後續的新款機型通過加價銷售的方式來賺回在舊機型上降價促銷造成的大量虧損。

  廣州天河區某手機賣場經理告訴記者:“即便‘雙11’清貨力度大,以現在的市場情況和經濟形勢來看,高價低配的國産機會在發佈半年後才降到比較合理的價位。”

  行內揭秘:手機炒貨抬價越來越難

  昨日,記者採訪了一家國內手機經銷商負責人,他從事手機炒貨已有多年。

  據他透露,某些國産品牌慣用炒貨控盤手法來拉高售價,以火爆一時的華為Mate7手機為例,該過程中往往有一個收貨公司(簡稱S公司),華為將Mate7以3299元的批發價發給渠道,渠道正常零售價格為3799元,但S公司在渠道收到Mate7後會以3999元的價格收貨。這個過程中,渠道通過批發轉貨賺了700元。那麼消費者想從零售渠道買到Mate7手機就得加更多的錢,一般來會再增加至少300元。

  這樣一來,消費者最終拿到手機的價格是4299元。

  而S公司會將收到的Mate7再次返售給華為公司,形成一個銷售的閉環。這個環節裏面誰都沒虧,華為將1400元的手機賣到3299元給了渠道,然後通過S公司回收反饋給了渠道200元,讓渠道在每部手機賺到700元。如果是零售給用戶,渠道更是賺上千元。

  如此這般,手機能從之前的1000~2000元炒賣到4000元,渠道也敢拿貨了。S公司也沒虧,華為更沒虧。

  行內人士説,炒貨的訣竅在於控貨,渠道要1000部,華為只給200部,渠道要10000部,也只給200部。

  但炒貨也並非都能成功。他説,往年炒新款iPhone都能大賺,但今年炒iPhone 6s的商家基本都虧了,因為此次蘋果供貨充足。“現在無利可圖,炒家都在準備炒明年9月的iPhone 7”。

  儘管庫存過高需求減弱使得炒貨越來越難操作,但他認為,還是取決於操盤者實力,比如跟國代和運營商關係硬不硬,能不能拿到緊俏的貨等因素。

  相關新聞

  蘋果業績高度依賴iPhone

  新財季iPad銷量同比和環比均下滑

  廣州日報訊 (記者段郴群)昨日,蘋果公司發佈了該公司截至2015年9月26日的2015財年第四財季(自然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數據顯示,第四財季營收為515.01億美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為111.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5.67億美元增長31%。

  中國市場仍是蘋果業績貢獻大戶,該財季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99%,但中國市場營收環比繼續下滑。隨著大尺寸iPhone上市,iPad被自己産品“絞殺”,蘋果該財季共售出988.3萬部iPad,比去年同期下滑20%。

  iPhone營收佔比高達63%

  從産品結構看,蘋果整個營收結構中,主要還是依賴iPhone貢獻。數據顯示,蘋果第四財季售出的iPhone為4804.6萬部,比年同期的3927.2萬部增長22%,貢獻營收為322.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36.78億美元增長36%,iPhone貢獻的營收佔蘋果該財季總營收的比例高達63%。

  同時,蘋果公司第四財季共售出570.9萬台Mac,比去年同期的552萬台增長3%,貢獻營收68.8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6.25億美元增長4%,佔該財季蘋果總營收的比例為13%。

  iPad營收連續下滑

  數據顯示,該財季蘋果共售出988.3萬部iPad,比去年同期的1231.6萬部下滑20%。來自於iPad的營收為42.7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3.16億美元下滑20%,而且iPad銷售帶來的營收佔蘋果該財季總營收的8%,低於Mac的佔比。

  中國市場環比連續下滑

  而以區域看,中國市場已經成長為全球僅次於美國市場的單一最大市場了。數據顯示,該財季蘋果在中國市場營收為125.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2.92億美元增長99%,同時,中國市場的營收同比增長要比蘋果其他地區要高出許多。

  但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營收環比存在挑戰,數據顯示,2015財年蘋果第一財季中國市場營收為161.44億美元,第二財季為168億美元,第三財季下降到132億美元,第四財季則繼續下降到125.18億美元。

  業內表示,目前在中國手機市場,蘋果遭遇的壓力除了來自三星公司,還有包括華為、小米、聯想等中國本土手機品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