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強有力發展符合中德兩國利益

  • 發佈時間:2015-10-29 06:33:4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月2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展開其任內的第八次訪華,中德關係的發展達到了新的水準和高度。《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就中德關係發展、雙方經貿往來以及近來雙方交往中的熱點話題,採訪了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先生。

  記者:默克爾總理即將訪華,請介紹一下這次訪問的背景和內容?

  答:德中兩國關係近年來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不斷達到新的水準和高度。這次是默克爾總理任內的第八次訪華,在西方各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之中是最多的,也反映了德中兩國領導人間的密切關係。

  我們注意到,今年以來一些人關於中國經濟數據的看法比較悲觀。今年年中滬市市值大幅縮水以及人民幣幣值走軟等也引發了不安的情緒。但是,德國並不認為中國經濟會崩潰,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概率很低,因為中國正在加快推進各項改革舉措。這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中國是德國在亞洲的主要貿易夥伴,也是德國最大的、發展最迅速的夥伴。同時,德國也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因此,我們希望看到中國經濟繼續強有力地發展。德中的合作面非常廣,除了經貿問題,訪問期間雙方有很多議題要討論。

  記者:中國有關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德貿易額達1777.5億美元。雙方經貿合作已經達到相當規模。請問您對未來中德經貿合作有什麼具體的建議?應在什麼領域更深入地開展合作?

  答:德中經濟合作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之前兩國合作的特點在於,中國有龐大的市場,而德國具備先進的技術。現在中國在技術方面後來居上,某些技術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這種變化讓德中合作比之前成熟許多。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很多中國企業生産效率的提升並沒有工資水準增長那麼快,這也使企業競爭力被削弱。中國需要引進更多的高新技術來提高生産效率,在這方面德國技術仍有很大優勢,雙方展開闔作的空間很大。

  德中經貿合作可以開闢更多的領域。比如,兩國對工業界的現代化都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在德國是“工業4.0”,在中國則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把資訊技術和工業化製造有機結合起來,這是我們相似的發展方向。雙方在這方面合作將發掘出很多新的潛力。

  記者:“創新”是中德兩國最近十分感興趣的議題,在這次訪問期間,會有哪些關於創新的內容和話題?“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這兩個話題在中國也十分熱門。您認為雙方在這方面該如何對接合作,達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答:2015年是德中創新合作年。德中兩國都是出口大國,也都是工業製造大國。德中兩國都在大力推進技術的現代化,保持或佔據在各自工業製造領域的領導地位,以確保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取得優勢。兩國開展創新合作意義重大。

  “工業4.0”在德國主要是企業和研究機構在推動,政府是積極的參與者。實際上,德中兩國在具體合作方面已經積極推進。去年第三輪德中政府磋商中,雙方已達成協定,在“工業4.0”有關領域雙方將密切合作。兩國間也已採取初步措施。今年7月,德中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在智慧製造以及面向未來的網路化生産方面開展合作。

  這種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看德中兩國企業間的合作。我了解到,在積極倡導“工業4.0”方面,德國在世界範圍內處於領先水準的企業有3家已經與中方開展合作。這三家企業分別是西門子、博世以及SAP。西門子和博世已經在中國建廠,正在朝著“工業4.0”的方向邁進。SAP也已開始與華為共同開發“工業4.0”方向的産品。

  記者:德國如何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這方面考慮與中國展開怎樣的合作?

  答:德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非常積極。我們還注意到,無論是中國、俄羅斯還是歐盟方面也都提出了類似的戰略。這些倡議有著相同或相近的目標,都著眼于地區經濟的一體化。因此,這些倡議需要加強對接,有機地結合起來推行,這才符合大家共同的利益。

  倡議在政治經濟方面很有潛力,但落實上還有一個過程。需要看到,這些倡議的落實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各方可挖掘的潛力還很大。德國以及歐洲也願意與中方加強合作和對接,不斷完善有關的倡議和構想。重要的將是當地民眾的充分參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