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俄羅斯人不認同戰鬥民族 專家:“北極熊”受青睞

  • 發佈時間:2015-10-28 09:15: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知從何時起,“戰鬥民族”作為對俄羅斯人的專稱開始流行于中文網路媒體和論壇上,從娛樂新聞到政治、軍事話題,常常可見含“戰鬥民族”詞彙的大標題。某些情形下,使用這個詞有調侃的意味,但更多帶著“讚譽”的成分。有研究俄羅斯的專家説,這可能與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敢跟西方掀桌子有關。但《環球時報》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沒有其他語種的媒體稱呼俄羅斯人“戰鬥民族”,俄羅斯媒體對此説法也不關注,俄羅斯雖有人對中國網民這一叫法表示理解,但幾乎沒人覺得該稱呼是“恭維”。一名在華留學的俄羅斯人直言,聽到“戰鬥民族”這一説法時很驚訝,在她看來,“戰鬥民族”意味著“兇悍”“侵略”。俄羅斯人的典型性格特徵是什麼?跟俄羅斯打交道最多的歐洲人用過“冰人”“伏特加民族”,最近也用過“好戰民族”。但對一個民族的性格進行概括無疑是很難的。

  “我是俄羅斯侵略者”

  最近,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一部名為《俄羅斯再次成為侵略者》的視頻引起圍觀。這要從另一部視頻——《我是俄羅斯侵略者》説起。

  今年2月底,一部名為《我是俄羅斯侵略者》的短片被放到網站上,並獲得700多萬點擊量。視頻作者是俄羅斯新西伯利亞29歲居民葉夫根尼?茹羅夫。視頻展示了以下內容:我就是俄羅斯侵略者!看看我都幹了些啥事兒吧!想當年,我佔領了西伯利亞,現在那裏産石油、天然氣和鋁;我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那裏現在有農田和發電廠,有電子設備和高品質的汽車。可他們讓我滾,現在他們只能賣鯡魚,去歐洲洗廁所;我佔領了中亞……他們讓我滾,現在他們欠美國許多錢;我佔領了烏克蘭……他們又讓我滾,現在他們正在摧毀自己的國家……是的,我就是侵略者。但我比你們都善於戰鬥。尊重俄羅斯侵略者吧!

  據俄新網報道,《我是俄羅斯侵略者》在被俄副總理羅戈津放到自己推特上後開始流行,並引起網民關注。作者茹羅夫表示,他用了2個月時間製作這一視頻。“目前西方國家正發動大規模的反俄資訊戰。我認為,應當站在政府一邊。我是一位親俄的宣傳者。這是我個人所為,並不是政府定制的,沒有任何部門向我提供資金。”

  9月底,茹羅夫又在網路上公佈了《俄羅斯再次成為侵略者》的視頻。新視頻稱,俄羅斯在20年的沉靜後再次重返世界地緣政治舞臺,對西方國家來説,俄羅斯再次成為侵略暴君。實際上,美國才是地球上的邪惡之源。

  針對俄羅斯人製作的視頻,烏克蘭網友也製作了《我是俄羅斯侵略者》視頻,痛斥俄羅斯的纍纍罪行,包括挑起阿富汗戰爭等。同時,哈薩克網民指責俄羅斯曾對該國實施種族滅絕,還製作《我是哈薩克人》進行反擊。

  俄羅斯同行在同《環球時報》特約記者交流時承認,《我是俄羅斯侵略者》這類視頻短片充滿愛國主義情懷,其動機顯然是為了教育民眾和迎合官方。這類視頻製作在俄國內産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説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社會政治思潮走向。有俄專家認為,《我是俄羅斯侵略者》的製作水準相當高,作為政治宣傳品是極其成功的。儘管它造成的國際影響可能會有負面因素,但總體上達到了傳播俄羅斯價值觀的目的。短片在俄羅斯受到追捧,主要原因是它契合了俄羅斯的社會脈搏。作為蘇聯遺産的繼承者,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的20多年裏蒙受了巨大屈辱,飽嘗了作為被侮辱和被損害者經歷的痛苦和憂傷。

  “戰鬥民族”,國人的盲目崇拜?

  對於《我是俄羅斯侵略者》,俄羅斯《報紙報》評論説,該片出現在俄與西方激烈對抗的背景下。這是近幾年俄與西方交往的一個常態,也與中國網路上流傳“戰鬥民族”的時間基本契合。

  為什麼叫“戰鬥民族”?百度百科上有一段解釋:“戰鬥民族”是對俄羅斯人的一種調侃,沒有任何羞辱或諷刺的意思。該詞來源於《龍珠Z》,賽亞人是天生的戰鬥民族,好戰而且越戰越勇。這麼形容俄羅斯人是因為他們性格都比較彪悍,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又啼笑皆非的事情。此外,網路上還有其他各種解釋,比如“俄羅斯民族形成後一直處於戰鬥狀態”等。

  客觀地説,中國網民用“戰鬥民族”詮釋俄羅斯,更多是充滿仰慕的正面評價,這也可以解釋《我是俄羅斯侵略者》在中國視頻網站上為何火熱。對講究溫良恭儉讓的東方處事哲學來説,俄羅斯的強大恰恰表現在敢作敢為,敢於擔當。最近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無疑更加深了這樣的印象。

  不過,幾乎沒有俄羅斯人認同“戰鬥民族”這一標簽。《環球時報》記者特意就“戰鬥民族”一詞詢問數名俄羅斯人,包括會中文的人時,他們均表示沒怎麼聽説過這個詞,也不覺得這是“恭維”。記者日前與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的同行閒聊時,發現俄羅斯人似乎可以理解中國網民用“戰鬥民族”來形容俄羅斯民族,因為他們並不反感貼在腦門上的“北極熊”之類的綽號。

  “印象中只有中國人這麼説”,西南政法大學世界與中國議程研究院副院長孫力舟對《環球時報》説,他多次去俄羅斯考察,和俄各階層有過交流,從沒聽説過俄羅斯人説自己是“戰鬥民族”。

  尤莉婭?葉普法諾娃(Yulia Epifanova)是重慶大學的一名研究生。“第一次聽到‘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時,我有點驚訝。因為在我看來,‘戰鬥民族’意味著‘兇悍’‘侵略’”,葉普法諾娃説兩三年前從中國人那裏聽到這一説法,“但俄羅斯民族並不是因為兇悍而戰鬥。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國家安全需求,俄羅斯必須擴張國界,所以必須打仗,而且很多時候是主動打仗。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安全。我相信,很多俄羅斯人都是這麼想的。”她還表示,從沒見俄羅斯媒體説自己是“戰鬥民族”,也沒見到俄媒體對中國人這個叫法有報道。

  孫力舟的一位精通英俄漢以及突厥語的韃靼朋友也表示,俄羅斯人不叫自己“戰鬥民族”,也沒有其他民族這麼稱呼他們,唯獨部分中國人這麼説。“這是中國人一種盲目崇拜的結果,受媒體以及俄美對抗背景的影響”,他説,還有在爭議島嶼問題上,俄羅斯對日本很強硬,“中國一些人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俄羅斯人做到了。”

  “熊是強大的象徵,他們是喜歡的”

  “‘戰鬥民族’這個詞應該是一些不了解歷史的國人妄自加上去的。”社科院世界歷史所研究員聞一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説,這個詞不太符合俄羅斯的歷史情況。俄羅斯民族在歷史上經常受欺負,俄羅斯人普遍有愛國主義情懷,在受到侵略時奮起反抗。他認為,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比較強硬,“戰鬥民族”這個詞有可能是因為這個而出現的。但即使普京比較強硬,也不能因為一個人目前的強硬來界定整個民族。

  不過,偶爾也有俄羅斯媒體將自己民族與“戰鬥”相提並論。俄羅斯“newsland”網站今年2月一篇題為“我們俄羅斯人是一個戰鬥的民族”文章稱,“我們與歐洲國家不同,從小並不喜歡玩滾球或西洋棋,而是玩打仗或警匪遊戲。正是由於從小的培養,我們建立了俄羅斯帝國。現在世界地緣政治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與西方的對抗不僅僅在烏克蘭展開,作為一個戰鬥的民族,在這場對抗中我們絕不會後退。”

  那麼,俄羅斯人認同什麼綽號呢?答案是:北極熊。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曾報道説,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象徵,如中國龍、美國鷹等,而俄羅斯的象徵是“北極熊”。將俄羅斯比做“北極熊”最早于18世紀出現在西方,表明俄羅斯人野蠻、侵略和懶惰。但在俄羅斯人心目中,熊的形像是被英雄化的,是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徵。北極熊屬於大型動物,正好也符合俄羅斯地域遼闊的特點。

  “一旦你碰了它,它就會反撲”,德國新聞電視臺針對“北極熊”的稱呼評論道。在歐洲人看來,用“北極熊”這個稱呼與俄羅斯地理位置有關,因為它處於歐洲和亞洲的最北部;同時也與俄羅斯人的性格有關,他們看起來比較冰冷,不容易接近。

  “俄羅斯人接受‘北極熊’的稱謂,特別是普京”,聞一説,“統一俄羅斯黨的黨徽上就是一頭北極熊。熊是強大的象徵,他們是喜歡的。”

  強硬,西方人的印象

  俄國著名哲學家洛斯基曾將俄羅斯的民族性格歸納為:集體主義精神,崇尚精神文化、輕視物質功利,極端主義、誇張傾向,權力崇拜,愛國主義。還有學者總結為:非理性主義、極端主義和情緒化。“很難籠統地説俄羅斯學者怎麼看俄羅斯民族,學者也有不同的立場和派別。”聞一説。

  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和基辛格等人對俄羅斯民族頗有“成見”,認定俄羅斯民族本質上是一個有著天然“帝國衝動本能”的外向型民族。“美國人對俄羅斯人的觀感是狡黠、很難打交道,尤其是二戰時史達林對於西方很強硬。”聞一説,冷戰時期,蘇聯是西方一個很大的困擾。但俄羅斯的外交手腕也很高超,出過很多傑出外交家。

  “相比美國,歐洲人對俄羅斯人的印象更加多面。”德國柏林俄羅斯問題專家溫格內爾對《環球時報》表示,歐洲許多人其實有一種“俄羅斯情結”。他們嚮往俄羅斯田園詩般的景色、俄羅斯的文學、古典音樂、芭蕾舞等。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曾把俄羅斯看作是“烏托邦的世界”,比西方更加美好。

  德國《圖片報》等媒體喜歡把俄羅斯叫做“普京的國家”。這顯然含有貶義。“新的帝國”“冰人”“伏特加民族”等也是不少歐洲媒體對俄羅斯人的稱謂。當然,少不了“北極熊”。

  “‘好戰民族’,這是西方最近給俄羅斯人的稱謂。”柏林俄羅斯問題專家溫格內爾對記者説,這與俄羅斯吞併克裏米亞、進軍敘利亞有關。但他相信,俄羅斯人和德國人一樣,不喜歡戰爭。儘管如此,《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多位專家及德國民眾時,發現他們都認為,俄羅斯也許不是好戰的民族,但確實是強硬的民族。【環球時報駐俄羅斯、德國特約記者 汪嘉波 青木 特約記者 柳玉鵬 吳志偉 張倍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