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亞洲航空業面臨基礎設施挑戰

  • 發佈時間:2015-10-27 20:29:5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湯彥麟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全球航空業的重心正在向東方轉移。有數據表明,到2030年,亞太地區的航空旅客數量將超過北美和歐洲。到2034年,每5名航空旅客中就有一名前往、來自中國,或在中國境內飛行。

  航空業的茁壯成長將帶來宏大的經濟前景。今天,我們已然看到了這個結果。航空業在亞太地區創造了2400萬個工作機會,其總體經濟影響超過了5000億美元。每位新增旅客都會帶來一次經濟增長的機會,而基礎設施的局限將會使經濟增長錯失良機。

  隨著東盟單一航空市場的建立,各地區航空基礎設施都將面臨日益激增的需求,人們對連通性的需求得到滿足,每個放寬限制的市場都將實現經濟增長。誰做好最充分的準備,誰就能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一直以來,亞太地區都在構建基礎設施方面佔據著領導地位,這裡有著多個全球最大最優秀的機場。毫無疑問,在亞洲地區有著最佳的航空旅行體驗,但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艱苦努力、戰略投資和地區合作,這一良好態勢不會持續。

  新加坡、香港和首爾因其卓越的旅客體驗而聞名天下,但亞太地區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舉例而言,在雅加達或馬尼拉機場,很難找到為機場點讚的人,而曼谷素萬那普機場它擁擠不堪的走廊和良好的購物體驗也讓旅客褒貶不一。

  亞洲日益擁擠的空域也急需受到關注。近年來,該地區投入了約30億美元來改善空中交通容量和管理,“無限亞洲天空計劃”是這些雄心勃勃的支出預算方案的關鍵。這裡共有41家空中導航服務供應商。很多行程要求航空公司飛越由多個導航服務供應商管理的空域。“無限亞洲天空計劃”著眼于一個共同的目標,利用合作思維,盡可能讓航班安全高效地飛越該地區並進入相鄰空域。

  亞洲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每週有將近7萬架航班飛抵、駛離中國,或在中國境內飛行,約佔全球總量的10%。儘管中國在改善空中交通管理效率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但航班延誤依然不容忽視。從生産力損失角度來看,旅客和航空公司確實因此而承擔了大量成本。

  在不損害安全性的前提下,我們需要也完全有可能針對中國航班延誤的頑疾制定緊急解決方案。通過更合理地共用民用和軍用空域,和向國際航班開放國內航線,就能釋放出更多的空中容量。

  此外,靈活性和可預測性方案也能派上用場。首先,這意味著航空公司能有更多的選擇來根據天氣和交通情況規劃航線。如果再結合“流量管理”技術,航空業將可以通過更卓越的可預測性方案進一步提升效率。如果能持續關注效率問題,用不了多久,就能擺脫這些瓶頸的束縛。

  同時,亞太地區的所有政府都應該考慮如何通過航空來更高效地連接各國經濟。這個問題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但卻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戰略供大家參考。

  首先,政府應理解基於全球標準的航空連通性的重要性,並將其視為經濟戰略的重中之重。這一理念已被一些亞太國家採納,但尚未普及。第二是合作共贏。政府和行業越能相互理解,基礎設施投資就越有成效。這有助於確保基礎設施能力可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並構建可提高效率和便利性的先進全球標準流程。

  亞太地區蘊藏著巨大潛力。戰略政策方案和真正的夥伴關係是確保該地區從預期客運增長中全面受益的關鍵。

  (作者係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