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互幫互助共建美麗幸福家園

  • 發佈時間:2015-10-27 09:29: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韓天龍本報記者左旭東

  如今的鄭家莊,綠樹環繞、藍天碧水、湖中蕩舟、白鷺嬉戲,如同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而在20多年前,這裡還是個貧窮落後的小村莊,“冬天一身灰,夏天一身泥”是當時村內環境的真實寫照。

  “我為全村守一週,全村為我守一年”

  “我為全村守一週,全村為我守一年”,1991年,為徹底改變村裏貧窮落後和治安混亂的現狀,村黨支部提出組建“護村隊”的想法,在全體黨員大會通過後,召開了村民大會,得到了全體村民的支援。經過公安部門的依法審批和專業指導,鄭家莊聯防隊正式組建,每戶出1名年輕勞動力,三戶為組,整村為隊,分組輪流對全村進行巡防,每組人員負責值班一週,形成了村裏的群防群治格局。

  同時,村黨支部從聯防隊裏挑選部分有威望的村民組建了調解小組,負責宣傳法律法規,了解村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形成了矛盾不上交、問題不出村的良好局面。“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聯防隊組建並開展工作後,村裏的治安情況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4年來,村裏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未發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村民都稱讚:“沒有聯防隊,就沒有村子的和諧平安。”

  鄭家莊村“兩委”圍繞遵紀守法、團結和睦、勤儉致富、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內容,制定符合本村實際的村規民約,並以展板、上墻等方式張貼于村民活動中心和村內主要公共場所,加強宣傳教育,聘請7個民族代表為監督員,確保村規民約有效執行。

  通過“多民族議事決策,多民族當家理財、多民族約定村規、多民族群防群治”的方式,促進了鄭家莊村的民主管理和治理創新。

  民族大家庭裏互幫互助

  天色剛暗下來,鄭家莊文化廣場上就坐滿了人,村裏的陽光文藝隊開始了舞蹈表演。鄭家莊文藝隊是一隻由村民自發組織的文藝隊伍,農閒時刻村裏婦女自娛自樂的團體。隊長王炳秀説:“陽光文藝隊及時調解村民之間的矛盾,將鄰里矛盾化解在文藝演出中。”王炳秀介紹,文藝隊還自覺承擔著打掃文化廣場公共衛生的責任,現在,文藝隊員又堅持打掃村裏濕地公園的衛生,已經自覺形成習慣。

  文藝隊互幫互助,村裏上初中的孩子,由兩戶村民的微型汽車統一接送,被接孩子的家長自覺給加些油,車主不會提錢。村民王東初家5畝蒜地沒栽上蒜,6個民族的8個村民幫助他家種蒜,從而避免了耽誤節令。

  今年6月,正值插秧時節,村民段菊珍的老公去世,3畝稻田還沒插秧,一家人沉寂在悲痛中沒人下地幹活。為了不耽誤節令,文藝隊的10多個婦女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幫助段菊珍家種上了3畝稻田,幹完活,飯都沒在段菊秀家吃上一碗。

  在鄭家莊還有一個名字很“高大上”的組織——“中青年民族團結和諧上進聯誼會”,平時村民都稱作中青年俱樂部,據該聯誼會副會長郭先科介紹,聯誼會成立於2010年8月,目的是為了做好全村的公益事業,目前會員有33人。村裏大小聚會都由聯誼會操心張羅,誰家有什麼事需要幫忙,聯誼會的成員都衝在前面。

  如今的鄭家莊,年輕人大都外出做生意、打工,留在村裏的聯誼會成員就成了村裏的“中流砥柱”。今年中秋節,鄭家莊舉行聚餐,全村人幾乎都到了,為了給大家創造一個舒適安心的環境,聯誼會成員早早就配合黨支部協調好桌椅板凳,飯菜肉食,從早上一直忙到夜幕降臨。郭先科説:“看著大家能吃上溫馨高興的團圓飯,我們打心眼裏高興。”

  共建生態美麗新家園

  在鄭家莊,有個精緻漂亮的濕地公園,每天吃過晚飯到濕地公園散步,已經成為村民的一個習慣。以前,鄭家莊每家每戶産生的污水,都是隨手往自家門外一倒,流到哪算哪。如今,生活污水會先通過地下管網流到污水收集池,經第一次凈化處理後,通過門前的溝渠,最後排入濕地公園。

  在濕地公園還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座造型獨特的涼亭。這個建築在形式上採用了漢族涼亭的形式,亭頂的寶柱是傣族的建築元素,下面的圓頂是漢族的風格,柱梁則是藏式的建築風格,涼亭的紅、白兩色,則各體現了彝族與白族的文化色彩,而傈僳族與納西族的文化特點則體現在建築上的文字。一座建築連著7個民族的文化。平時,村裏的老人、小孩最愛在這裡休息、玩耍。同時,在濕地護橋上也刻著7個名族的名字。

  近年來,鄭家莊村共整合資金710多萬元,投入到基層黨建、産業發展、文化建設、生態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上。村黨支部書記曲登告訴記者,“未來鄭家莊準備打造民族旅遊示範村,每家每戶都開辦農家樂。我們同住鄭家莊的7個民族,有一個共同夢想,把自己的家園建設成發展生態旅遊的富裕之村、幸福之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