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一線話引洮】村裏的熱水器不再是擺設

  • 發佈時間:2015-05-14 05:35:33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宋振峰

  “現在,洮河水來了,家裏的太陽能熱水器終於派上了用場。”5月初,王海軍對記者説。

  5年前,這位通渭縣第三鋪鄉第三鋪村村主任,專門在自家的新房修了洗澡間,買了太陽能熱水器。他打算讓全家人像城裏人一樣,時不時地洗洗澡、解解乏。

  令他沒想到的是,很快,這個美好的願望成了泡影。他家的熱水器成了“擺設”,閒放了這麼多年。

  那時,由通渭縣南部人飲工程送來的自來水,用了快一年。他和村裏人原本以為,水,似乎再也不是問題。那年,村裏208戶人家,有三成多和王海軍家一樣,紛紛買了太陽能熱水器。

  靠著出門打工和種地膜玉米,這個位於乾旱山樑上的村子,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再説,村子還是鄉政府的所在地,沾著地理位置的光,一些人還能做點小生意,掙些錢。“有錢了,當然要享受生活。”成了王海軍和村裏許多人樸素的想法。

  但生活好像跟他們開了個玩笑。熱水器買回來了,自來水卻沒了。

  由於通渭縣南部人飲工程的水源地——錦屏水庫水量不足,當時縣城人吃水都成了問題,村裏的水龍頭也滴不出水。王海軍和其他村民又重新“回頭”,吃起了窖水。

  (轉3版)

  (接1版)

  剛開始,他還用泵給熱水器上了三四回窖水,但實在是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太費水了。從此,王海軍家的熱水器徹底“閒”了下來。

  通渭名為通渭,其實渭河並沒有流經通渭,全縣也沒有一條“常流水”。地上沒水,地下水也少得可憐,全縣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僅為220立方米,是全省每人平均水量的五分之一。僅有的這些水,三分之一還是難以利用的苦鹹水。少水的通渭,老天也不幫忙,多年來,全縣年均降雨量僅為428毫米,而年均蒸發量高達1340毫米。

  前些年,第三鋪村人吃水,靠的是1公里外深山溝裏的泉眼。山路説起來不遠,可坡有五六十度陡。再説,泉眼細如遊絲,一桶水,得花十多分鐘,才能夠舀滿。有時,王海軍去的一遲,等水得一兩個小時。

  上世紀90年代,我省開始推廣“121”雨水集流工程。王海軍和村民一道,在自家場院打了水窖。

  水窖裏存下了雨水,村民再也不挑水了。可誰家稍微想幹點事,比如紅白喜事,修路、建房……水窖存下的那點水就根本不夠用。4年多前,王海軍在鄉政府所在的街道,開了家羊肉泡饃館。從此,他每月都得開著自家的三馬子,拉著白色的大水罐,到鄰村的侯家坡村拉一回水,一立方米水算油錢最少得50元。

  水這麼缺,村裏人平時吃飯、洗衣,誰不省著用?

  20年前,村民孫雅琴結婚時買的“長風牌”雙缸洗衣機,這麼多年,也一直閒放著。每年,她只是在過年前洗被套時,才用窖水洗一回。

  愛乾淨的孫雅琴,以往洗衣服的水,也要放上兩天,澄清了,再洗下一撥衣服。這樣來來回回兩三次後,最後澄出來的“清水”,孫雅琴還要再拖一下地。

  洗澡成了件很奢侈的事。村民楊清峰不信這個邪:“城裏人能用,咱為啥不行?”去年,他抱著這一想法,買了個太陽能熱水器,在房子裏安了綠色的浴盆、銀灰色的浴霸。

  結果,楊清峰才洗了幾回澡,老人就整天嘮叨,嫌太費水了。更煩人的是,還得用泵上窖水,太費電。慢慢地,他也不愛洗了。

  今年1月,洮河水翻山越嶺來到了通渭縣。前些日子,汩汩清流終於流進了第三鋪村,苦澀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村裏的洗衣機、熱水器再也不會是擺設了。”王海軍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