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村裏有大樹文化在民間

  • 發佈時間:2015-09-05 05:31:4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鳳雲

  “假如有一天,我能幸運地逃離這塊土地,我決不會再回來。”1976年,莫言爬上裝運新兵的卡車,在那些與他同車的小夥子流著眼淚與送行者告別時,他連頭也沒回。

  之後的30多年裏,東北鄉的農民與全國農民一樣,經歷了包産到戶、農村市場開放、勞動力進城等等,早已遠離了忍饑挨餓的日子,如今大都住上了瓦房,很多人家甚至買上了汽車。鄉村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止。今年年初,一場鄉村連片治理又把這裡農民的生活往前推了一把,村莊的面貌更是煥然一新。

  “把路劈兩半兒,也得把老樹留下來”

  “身邊的那片田野啊,手邊的棗花香。高粱熟了紅滿天,九兒我送你去遠方。”

  農曆六月十三,東北鄉大大小小的村莊裏還在播放《紅高粱》的片尾曲,散落在房前屋後的棗樹上卻已挂滿青青的棗子了。在莫言的老家——平安莊的大街上,一輛工程監理車停在路邊。每一條還未硬化的衚同裏,幾乎都能看到村民拿著鐵鍬在平整路基。

  正在現場調度施工的高密市財政局副書記張爾志告訴記者,這是東北鄉文化發展區鄉村連片治理工程的一項內容,在清理完農村“三大堆”的前提下,對村莊道路進行硬化。除此之外還包括村莊的綠化、亮化、美化、公共設施配套化和城鄉環衛一體化再提升。文化墻、灣塘治理、供排水管網,以及村民健身廣場等公共設施配套等也在其中。

  “總投資2800萬元,涉及平安莊及周圍的大欄村等8個村莊,受益人口將達6000多人。”張爾志告訴記者,除了與通街通路相結合、與危房改造相結合、與文化名村規劃相結合,這次整治在開始規劃時,就摒棄了整齊劃一的思維邏輯,而是在尊重鄉村原貌的前提下謀劃發展路徑的。

  “目的是讓農民過上城裏人那樣便利的生活,但農村城市化是大忌。”東北鄉“鄉村連片治理”指揮部負責人、管委會副主任張秀華對記者説,“農村就要有農村的樣子,村裏有大樹,村外有農田。要留得住鄉愁。”

  留住鄉愁不是留住草垛,不是留住糞堆,但是要留住老樹。“我小時候在這棵樹上吃過槐花,在那棵樹上編過草帽,十年後回來一看,這棵樹還在。

  所以修路的時候,一棵老棗樹栽衚同裏了,把這條路一劈兩半兒,也要給樹讓出道兒來。還要留住老村落,老橋、老灣塘……這些都是鄉村的記憶。”張秀華説。

  村莊服務設施的配套,也是在遵循鄉村自然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在後屯村村後的一片小樹林裏,記者看到剛剛清理出來的地皮還沒有幹透,幾十棵老梧桐、洋槐樹隨意地伸向天空,遠遠地蓋過農房,灑下一片陰涼。

  “這都是一百年前的樹林子,自然形成的這麼一個地方。以前老百姓用來垛草,扔垃圾。現在我們都清理出來了,光剩下大樹了。下一步鋪上磚,安點健身器材,擺上石桌石凳,作為老百姓茶余飯後休閒的一個地方。”張秀華説。

  “最原生態的文化就在民間”

  鄉愁,並不僅僅是幾棵老樹,幾座老屋。更是夏日的夜晚,一家人坐在老槐樹下搖著蒲扇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是燒得正旺的土灶上,奶奶突然發現沒鹽了,打發小孫子到隔壁嬸嬸家要一碗的從容……鄉村這種獨特的文化與價值,任何城市都不曾擁有。東北鄉的連片治理,恰恰是在發現和重塑這種鄉村價值的過程中進行的。

  “我們東北鄉有一些鄉規、鄉俗非常值得保護和恪守,村莊裏的一些道德底線也是世代相傳的。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東西。”東北鄉文化發展區黨工委書記范琿對記者説,“所以在這個項目中,除了環境治理、硬體的配套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怎麼突出東北鄉的文化,充分挖掘本地的原有的一些文化資源。”

  挖掘首先源於尊重。在這片地勢低窪,河道密集的地方,不怕水澇的高粱曾是最廣泛種植的作物。辛苦的勞作也造就了東北鄉人果斷剛毅的性格。如今高粱已基本不種了,日復一日的勞作卻從未停止過。鄉土文化,便是源於這種生活。

  “小時候聽老人講故事,説有個人割草,救了一隻受傷的狐狸,狐狸為了報恩給了他一個小鑼,他有什麼願望就敲一下。那時候缺吃的,最想的就是餃子、麵湯和包子。敲一下,真的就有了。實際上就是教育小孩子,做人心要善。”東北鄉文化發展區管委會主任楚洪鵬説,“最原生態的文化,其實就在我們民間。”

  “包括一個家庭要想興旺、長久,家風、家教也是很重要的。”楚洪鵬接著説,“莫言小時候因為餓急了,偷了生産隊的一根蘿蔔。後來被父親發現,打了一頓。他在文章中還提到他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勞作時,嘴裏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這些都是對一個人最深刻的教育。像這樣的典型故事,每個村在治理過程中都要加進去。”

  如今走進平安莊,或者大欄莊的街道,隨時都能看到臨街的墻壁上粉刷著關於24孝的小故事,在白墻的映襯下格外顯眼。

  “百善孝為先。我們東北鄉自古以來就有很好的孝廉文化傳統。”范琿告訴記者,2013年初以來,這樣的文化墻已經覆蓋30多個村,這次鄉村連片治理將進一步提升。他説這些工作雖不能一時就有很大作用,但是一點點堅持去做,就會在百姓中孕育道德正能量,多少年後是會有很好成效的。

  “老百姓的參與是最重要的”

  留住了鄉愁,重塑了鄉村的價值,最終還是要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安居樂業。因此,無論是整治村莊環境,還是修路、安裝路燈等硬體設施建設,都要保證品質才行。

  “為了將好事辦好,東北鄉鄉村連片治理在實施過程中實行了嚴格的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項目監理制、項目公示制、縣級報賬制。”市財政局項目負責人孫運進告訴記者。除此之外,如何讓群眾最大限度地來參與這個事情是至關重要的。

  “咱們村應該怎麼打造?先徵求老百姓意見。比如説95%的人同意了,咱就照這個方案來。要是通過比例不夠,那麼繼續探討。”孫運進説。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每個村都成立了品質監督員隊伍,在監理簽字之前村民監督小組要先簽。“這就是給老百姓辦的事,老百姓先認可了,監理再進去找毛病。老百姓不認可,不用進監理那一關。”孫運進説。

  大欄村財務監督小組成員范宗良從一開始就參與了項目的監督,“我門口這個路是怎麼給修的?公示上説了路是幾公分厚,建成之後是不是達到公示效果了?老百姓都很明白。還有事後公示,項目建完了,原來計劃花500萬元,後來花了800萬元,這300萬元怎麼多出來的?老百姓的眼睛比什麼都亮。”

  也正是最大限度地讓村民參與其中,尊重了村民的主體地位,東北鄉連片治理在實施過程中也得到了村民的額外支援。

  “包括村裏的這些老故事,就是從村民那裏挖掘出來的。村裏一些老人,好研究這個事兒的,‘我村裏有個什麼故事,在哪藏著。’他就願意跟你説。”大欄村村委委員徐先禮説,“因為他參與了,他有成就感。‘這個事兒,當時俺一塊商量著弄的,哪一年哪一天在哪開的會。那個事兒不行俺又改了。’”

  為了使治理成果具有可持續性,並長期發揮作用,東北鄉鄉村連片治理還與城鄉環衛一體化緊密結合,除了在各村都配備了環衛設備,購置垃圾清運車和垃圾箱外,還聘用了專門的環衛工人,定期對村內垃圾統一清運。而良好環境的保持,同樣離不開老百姓的參與。

  “功夫還在後邊呢。”楚洪鵬説,“我們實行的是門前‘三包’,每家農戶都簽協議,包自己門前的衛生,包綠化,包秩序。在你門前栽了棵月季,或者栽了棵棗樹,就是你負責管理。老百姓自我管理,他就會拿這些樹、這些花當他自己的東西去對待。”

  環境影響人。在大欄小學教了38年學的老教師楊成國告訴記者,以前街上臟亂差,隨手扔個紙根本不當回事兒,現在哪還好意思呀。他説現在東北鄉正在發展旅遊,灣裏的垃圾也清了,蒼蠅蚊子也少了,路燈也安上了,村裏環境好了,各方面生活也方便了,以後誰家要做農家樂,開開門就可以,所以老百姓積極性都很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