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號準“貧脈”挖掉“貧根”
- 發佈時間:2015-10-27 08:31:43 來源:海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接A01版
結合大宗農産品單産效益提升計劃和“百村百社、千人萬戶”農民創業致富計劃等舉措,把産業扶持與扶貧推進相結合,全力扶持貧困戶發展種桑養蠶、鐵皮石斛、養蜂等特色綠色産業項目,帶強一批産業、帶領一批致富、帶動一方脫貧。2012年以來,全縣共投入産業扶貧資金1.87億元,扶持貧困戶種桑養蠶、養蜂、養鵝、養山雞,還扶持靈芝、益智、鐵皮石斛、泥鰍等綠色産業發展。全縣打造59個專業示範村,培養605名致富帶頭人,帶動2238戶貧困戶創業致富。
該縣扶貧辦主任卓令乾説:“瓊中産業扶貧首先從扶智開始。”産業扶貧要“輸血”,更要“造血”,貧困農民擁有“造血”技能後實現脫貧致富。今年2月,中平鎮加曼村貧困戶吉仕平參加縣裏舉辦為期一個月培訓班,掌握了鐵皮石斛種植技術。8月,他與村裏5戶農戶合夥,種植4.6畝的鐵皮石斛,成立鐵皮石斛專業合作社,開始走上創業道路。
3年來,瓊中投入1300萬元舉辦各類培訓班936期、培訓農民8.6萬人次,建成各類技能培訓基地30個。通過落實“雨露計劃”、人人技能等培訓政策,全縣90%以上的貧困農民掌握了1至2門實用技術知識。
鄉村旅遊拓寬村民致富渠道
生態是瓊中的最大優勢,瓊中發揮生態優勢開發鄉村旅遊,全面打響“奔格內”鄉村旅遊品牌,拓寬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渠道,使一大批貧困農民吃上旅遊飯,逐步脫貧致富。分管旅遊副縣長冷毅説:“瓊中打造‘農文旅創’旅遊扶貧新模式,核心是農民增收和生態和諧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已成為瓊中旅遊産業新業態、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
鄉村旅遊給貧困村帶來新的經濟發展增長點。什寒村是瓊中最偏遠、最貧困的村莊之一,2009年之前,年每人平均收入約900元。2012年被確定為瓊中首個“奔格內”鄉村旅遊示範點,通過整合資金,先後投入近3000萬元建設旅遊基礎設施、美化村莊,為遊客提供餐飲、住宿、露營、探險、爬山、涉溪等多項旅遊服務。2014年,什寒共接待遊客4.9萬人,農民創收113.3萬元,年每人平均收入增長到7528元。今年前三季度共接待遊客3.78萬人,為當地農民創收96.34萬元。
鄉村旅遊同時也拓寬村民就業渠道。什寒全村100戶村民都不同程度地參與鄉村旅遊開發經營,旅遊及相關産品年收入達650多萬元。什寒村民王家波告訴記者:“我家蜂蜜一次可以採差不多120斤,賣給遊客一斤100元,割蜜一次收入1萬多元。而以前沒開發旅遊時蜂蜜價格每斤不到50元。”他説,去年全村蜂蜜産值近70萬元。
瓊中每年整合各類資金8000多萬元用於“奔格內”鄉村旅遊建設,把什寒、番道、便文等48個貧困村變成旅遊村,扶持了22家鄉村農家樂,帶動323戶1605人脫貧致富,佔全縣脫貧人數的30%。
大力改善民生窮村換了新顏
瓊中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村地處偏遠地區,分佈廣、數量多,扶貧難度較大。“縣委、縣政府把扶貧開發列入民生改善的一件大事來抓。”縣長王瓊龍説,“十二五”期間,瓊中共投入民生支出42.5億元,佔地方公共財政支出的67%。
以整村推進為抓手,大力實施特色居家鄉村工程,從根本上改善貧困村居住條件。2011年以來,瓊中累計完成22個貧困行政村131個自然村整村推進工作,改造貧困村危房4900多間。紅色革命老區便文村長年貧窮,2011年起,瓊中整合各級資金對全村民房進行改造,使全村34戶村民134人告別了破舊瓦房,搬進了104平方米的兩層樓房。
瓊中加快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群眾生産和生活條件大幅改善。2011年至2014年,全縣共投入扶貧資金1242萬元修建貧困村道路,解決1356戶6781人出行難;全縣共投入資金1924萬元,建設飲水項目94宗,解決了4700余戶24830人安全飲水問題。
把扶貧開發工作當成一項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瓊中縣委、縣政府派駐駐村幫扶工作隊588人,覆蓋全縣100個行政村,對44個貧困村開展精準扶貧;選派40名優秀幹部擔任“第一書記”深入貧困山區,解決一些村“軟、散、亂、窮”等突出問題。
(本報營根10月26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