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禁燒秸稈,別只忙這幾天

  • 發佈時間:2015-10-27 06:44:3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秸稈焚燒之痛,對許多人來説,可能痛在秋收之際、三夏之時。在這兩個時節,伴隨著豐收的喜悅,秸稈怎麼處理卻成了令人頭疼的事。

  眼下就是最頭疼的時刻。環保部日前發佈通報稱,10月5日至17日,衛星遙感巡查監測數據表明,全國20省區市共監測到疑似秸稈焚燒火點862個,比2014年同期增加54個,增幅為6.68%。記者國慶期間經過湖北江漢平原,高速公路兩側不時燃起片片火光,司機説,這夠當地鄉鎮幹部忙一陣了,很多人這幾天都要到田間地頭巡查。可見,在這個時節,禁燒秸稈任務重、困難大。

  可過了這段時間,還有多少人關心、關注秸稈的事,還有多少人在為秸稈禁燒頭疼?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們就開始禁燒秸稈,當時的主因在於焚燒燃起的煙霧妨礙了航班降落和車輛行駛。此後,隨著環保、生態意識逐漸興起,禁燒秸稈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煙霧照樣每年升起。雖然秸稈禁燒的成績也不小,一些省份發佈消息説,當地秸稈綜合利用率已超過80%,這一數字也是國家發改委等幾部委要求的“十二五”秸稈綜合利用率目標。還有的省份説,今年秸稈綜合利用率將達到90%以上。不過,從公眾的感受來看,這些數字似乎與現實存在差距,就以環保部最近監測的數據,幾個秸稈焚燒點多的省份,恰恰是宣佈秸稈綜合利用率高的地方。

  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為什麼幾十年時間治不了焚燒之痛?原因當然很多。我們是秸稈大國,秸稈體量大、分散、密度低,收集、運輸、堆放都很難;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的規模、實力、技術弱小,小馬拉不動大車;農機裝備與農藝不配套,達不到留茬標準,財政資金補償力度不夠、農民投入與收入不匹配、政策法律形不成合力等。然而,所有這些問題,説一千道一萬,根本原因在於人的觀念沒有真正轉變。

  觀念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時候,完成一個突擊性任務,鼓勁猛幹一陣就解決了,但當面對禁燒秸稈這樣長期性、綜合性、多部門的任務時,沒有觀念、認識上的改變和提高,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記者曾就此多地採訪。對農民來説,焚燒秸稈,全國並不多他這一把火;對地方幹部,如果上級抓得緊,就會花費較大的精力去禁、去堵,但僅此而已,畢竟地方能調動的資源並不多;對研究人員和裝備、加工企業,研發需要人才資金,如果國家支援力度合適,可以幹,不然可能費力不討好;對相關部委,大家各管一頭,各管一段,難以形成有效綜合配套措施。

  但是,如果這一鏈條上的所有環節都真正認識到秸稈用之為寶、棄之為害,禁燒秸稈是為改善大氣環境品質,保護我們的家園,守護我們的未來,事關我們的子孫後代,正如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所説,養成生態自覺,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是從根本上應對環境挑戰的最佳途徑,那麼,許多在今天看來很麻煩、很困難、很棘手的事情,可能都不再是問題了。所謂人心齊、泰山移,用在秸稈綜合治理上恰如其分。這方面,我們有很多成功案例。

  主要的癥結就在這裡。如果我們把生態文化、生態道德、生態文明牢牢地植入觀念中,並借此導引我們的行為,秸稈禁燒問題還會隨時間一直纏繞下去嗎?而如果生態自覺晚一天形成,我們每年都將在三夏與秋收之時為秸稈苦惱。

  禁燒秸稈,忙在這幾天,但真不是這幾天的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