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秸稈焚燒困擾大氣污染防控

  • 發佈時間:2015-10-26 00:31: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一”假期過後,北方多地再受霧霾侵襲,此輪霧霾讓農業秸稈焚燒成為“眾矢之的”,也讓公眾再次聚焦這一政府管理難題。

  每年秋季,隨著糧食收穫接近尾聲,各地農村進入秸稈焚燒高峰期。國家環保部通報稱,近兩周在20個省(區)共監測到疑似秸稈焚燒火點862個,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污染防控形勢嚴峻。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都會産生上億噸農作物秸稈。把收穫剩下的秸稈燒掉是農村長期沿用的處理方式,一來省去了處理時的搬運勞頓,二來乾脆利落且還方便。

  雖鮮有公開表述闡明秸稈焚燒與當前較為嚴重的霧霾的直接關係,但其對大氣的污染顯而易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在氣象擴散條件不利時,秸稈集中焚燒會助推霧霾天氣發生。

  儘管各級政府下禁令“圍堵”,用政策疏導秸稈利用,但在秋季和春季焚燒秸稈集中期仍難以禁止。此前,遼寧、河南等地已分別有人因燒荒引發大火而被拘留、罰款甚至判刑;一些地方劃定秸稈禁燒區,組織人員對秸稈焚燒進行“圍堵”,但效果並不理想。

  作為糧食主産區的黑龍江省玉米正處於收穫期,哈爾濱市雙城區一位農民説,當地焚燒秸稈集中在10月末到11月初,由於一些人家地裏的糧食還沒收完,“現在還沒燒”。

  這位農民説,一部分秸稈捆了回家當柴火燒,剩下沒用的就燒了,不燒沒辦法,不然影響來年耕種。去年白天有人看著不讓燒,就趁後半夜去點,放一把火就走了。

  其他糧食主産區已進入秸稈焚燒高峰期,環保部18日的通報稱,從秸稈焚燒火點強度看,平均每千公頃耕地面積火點數排序為前5位的省份依次為遼寧、山西、山東、河南、吉林。

  綏化市一名官員曾在環保部門座談時表示,秸稈焚燒在基層很難全面禁止,一方面是農民意識不足,跟村幹部躲貓貓,另一方面基層執法無依據,工作難度較大,甚至還加重了基層幹群矛盾。

  有專家測算指出,目前在國內無法利用而被焚燒的秸稈量大約佔總量的30%。這部分秸稈之所以難以處理,只能是因為經濟上不划算。和焚燒相比,收集運輸處理的成本過高,所以農民寧可冒著被抓交罰款的風險去點火。

  各級政府一直以政策、補貼等方式,引導秸稈用作飼料、肥料、種植食用菌基料、燃料等,期待發展相關産業帶動農民、企業等從秸稈利用中獲益,解決焚燒問題。但是,部分産業和企業靠財政補貼生存,在補貼撤出後成為“盆景”,缺少市場生命力,也背離了秸稈利用的初衷。

  瞄準秸稈市場前景的黑龍江省辰光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今年起只生産秸稈固化成型設備,提供技術方案,而放棄了自己做成型燃料的鏈條。公司此前成立過基地做秸稈成型,但受煤炭等能源價格走低影響,秸稈作為能源沒有成本優勢,尤其在收集環節,分散的秸稈帶來較高的人工和車輛收整合本。

  “市場化行為目前沒有建立起來。”公司總經理宋永春説,他們此前建立的基地很難見到效益,基本是倒貼,儘管也享受到政府補貼,但企業生存不是靠政府扶持來的,政策補貼“能供一饑,不能供百飽”。

  但很多人還是看好秸稈利用的前景,並不斷進入這一領域。黑龍江華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這個月剛註冊成立,總經理徐善文表示:“目前秸稈利用遇到的問題,難以完全依靠有限的補貼來解決,更有生命力的做法是需要市場化行為來予以探索和完善。”

  徐善文説,通過科技和産業帶動這一環保問題的解決,從設備生産製造、工藝到商品銷售等,調動起産業鏈條各個環節的積極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