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財政行穩 經濟致遠

  • 發佈時間:2015-10-26 05:29:48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莫紅民

  經濟決定財政,經濟穩,則財政穩;財政又反作用於經濟,財政活,則經濟活。透過財政數據,不僅可以看出財政自身運作的品質,更可以小見大,探尋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趨勢和變化。今年以來,全省財政收支在合理的區間內平穩健康運作,為浙江經濟行穩致遠積蓄了新能量、增添了新動力。

  數字背後有速度

  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33.80億元,同比增長8.2%,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15.86億元,同比增長23.0%,收支運作軌跡符合浙江經濟發展趨勢和社會預期。合理的收入增速有力地保障了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的實施,更增添了浙江轉型發展的底氣和信心。

  速度首先來源於經濟基本面的回暖。從經濟運作情況看,GDP、投資、消費、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在波動中有所企穩,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部分實物量指標和先行指標出現積極變化,全社會貨運量和貨物週轉量分別增長1.9%和3.6%,製造業PMI為50.5%,環比回升0.3個百分點。經濟基本面的企穩回升和穩中向好為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速度還來源於改革紅利的釋放。近年來,浙江實施了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綜合改革,資源要素活力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堅持向市場放權,按照“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和“兩個一般不”要求,完善專項資金管理清單,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轉移支付專項由235個整合歸併為54個,以清單的方式管錢、管權、管事;堅持向社會放權,大力推廣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利用財政杠桿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的供給,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堅持向市縣放權,倡導財力下沉,深化專項性一般轉移支付和競爭性分配改革,將資金二次分配權和具體項目決定權下放給市縣,充分調動市縣積極性。

  數字背後有品質

  速度固然重要,品質更不能忽視。一直以來,浙江高度重視收入的結構和品質,堅持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在做大蛋糕的同時,不斷提升收入的“含金量”。

  基礎更紮實。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體,具有法定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等特點,稅收收入比重是衡量財政收入品質的重要指標。前三季度,浙江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91.7%,繼續位居全國前列。一方面反映了浙江財政收入的稅源基礎紮實、法治化水準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另一方面也説明浙江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等與行政權力相關的非稅收入佔比較低,企業和居民負擔較輕。近年來,浙江認真落實“營改增”、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開展全省收費專項清理規範工作,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今年已累計為企業減負500多億元。

  結構更優化。從稅種看,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4大主體稅種增長10.2%,增收貢獻率為92.7%,構成收入增長的有力支撐。從行業看,以資訊産業為代表的新産業、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新技術、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模式、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業態等“四新”經濟逐漸成為財政收入的新增長點。前三季度,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稅收逆勢增長41.2%,為財政收入增添了一抹亮色。從地區看,主動適應並引領轉型升級方向的市縣區表現突出。如余杭區得益於轉型早、步伐快,資訊經濟、現代服務業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前三季度稅收增長17.2%,獨佔各市(縣、區)鰲頭。

  風險更可控。近年來,浙江在財力可承受的範圍內,通過銀行借款、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合理負債,有力地支援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事業發展,也積累了豐富的債務管理經驗。應該説,浙江債務規模與經濟發展水準和財政實力相適應,總債務率低於警戒線,債務逾期率接近全國最低水準,總體處於安全可控範圍。而且,浙江政府債務主要用於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衛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事業,形成了大量的優質資産,有的項目已産生穩定的收入現金流,隨著經濟發展和財政保障水準的不斷提高,還款來源充足可靠。今年以來,按照“修明渠、堵暗道”的思路,嚴格限定政府舉債程式和資金用途,規範政府融資平臺管理,將政府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從源頭防控債務風險,確保“錢袋子”更加安全,資金使用更加有效。

  數字背後有發展

  全省各級政府堅持打基礎、利長遠,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針對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精準發力,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服務改革發展大局。財政數據既反映了發展的舉措,也體現了發展的成效。

  資金驅動。創新財政支援經濟發展方式,設立了200億元的省級政府産業基金,支援資訊經濟、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製造等7大萬億産業和農業農村發展。力爭通過3年努力,全省政府産業基金規模達到1000億元,撬動10000億元的産業投入。目前,省産業基金已開始實質性運作,累計參股子基金15支,總規模達330億元,放大倍數超過4倍。同時,設立了100億元的省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重點支援PPP項目,預計可引入金融等社會資本形成800億元的基金規模。盤活存量資金1000多億元,化“零錢”為“整錢”,變“死錢”為“活錢”,用於亟需發展的重大領域和項目。不斷豐富的資金供給和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乘數效應,不僅為破解當前經濟困局“輸血”,更為經濟長遠可持續發展“造血”。

  政策帶動。立足浙江資源稟賦、産業發展等現狀,調整優化財稅政策,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含金量”。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推動“五水共治”“四換三名”“三改一拆”等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實施。完善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態環保轉移支付制度,加快培育“不冒煙”的綠色産業,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財源優勢。未來5年,省財政將安排100億元的創新強省資金,並通過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籌措各類資金200億元以上,支援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同時,積極探索融資擔保、政府採購信用融資、納稅信用融資、“過橋”貸款等模式,引導銀行信貸資金向實體經濟傾斜,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改革撬動。合理適度的政府負債有利於彌補資金缺口,降低資金的時間成本,搶佔發展機遇,體現代際公平。今年以來,浙江按照預算改革要求,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降低債務成本,滿足各地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需求。目前已累計爭取併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543億元,及時將債券資金分配落實到具體項目上。通過用低息的債券置換高息的債務、用中長期的債券置換短期的債務,有效解決債務期限錯配問題,降低融資成本,防範到期償付風險。同時促進銀行進一步釋放貨幣流動性,騰挪出更多的信貸資金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數字背後有民生

  民生支出,不能少,不能等,不能慢。省委、省政府牢固樹立公共財政理念,合理分好政府、企業和居民的收入“蛋糕”,不斷優化支出結構,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民生。在公共財政陽光的普照下,浙江城鄉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獲得感不斷增強。

  區域發展更趨協調。繼續實施分類分檔的激勵獎補政策,落實好新一輪省對市縣財政體制,鼓勵設區市加大對所屬縣市的投入,推動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安排山區經濟、特別扶持、專項扶貧等轉移支付資金,重點支援財政困難地區發展,促進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全省人民更加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2014年,全省發達及較發達縣(市)與財政困難縣(市)每人平均財政支出比率縮小至1.05:1,處於較好的均衡水準。

  城鄉發展更趨統籌。持續加大“三農”投入,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整治村容村貌,發掘旅遊、生態、農家樂、休閒等美麗經濟,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將省級以上公益林最低補償標準提高到30元/畝·年,為全國省級最高。前三季度,浙江城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3464元和17004元,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同比分別增長8.4%和9.5%,高於GDP和財政收入增幅。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比降到2倍以下,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以及廣東、江蘇等發達省份。

  公共服務更趨均衡。按照“兜底線、保基本、建機制”的原則,不斷完善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財政政策,逐步提高各項補助標準,構建“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勞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的公共服務防護體系。2015年,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分別提高至650元、850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提高至每月2750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省定基礎養老金從100元增加到120元,基本醫療保障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年每人平均400元,各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補助水準的提高,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城鄉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降低城鄉居民共用公共服務的成本,減少後顧之憂,使手裏的錢更值錢。

  與民生投入快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公”經費、會議費等行政經費被關進制度的“籠子”,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得到嚴格控制,前三季度增幅低於總支出增幅16.6個百分點,比重下降1.4個百分點。

  數字背後有信心

  財政收支要看“形”,更要看“勢”。看“形”有利於把握規律、明確目標;看“勢”有利於增強預期、提振信心。從前三季度看,稅收收入增幅由一季度的6.2%、二季度的6.5%提高到三季度的10.6%,呈逐季回升的良好態勢。從趨勢看,影響財政運作的積極因素在增多,不利因素在減少,特別是隨著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和轉型升級“組合拳”效應的逐步顯現,為經濟發展贏得了迴旋空間,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不斷鞏固。同時,財政平穩運作也帶動了社會信心的增強。今年我省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機構承銷踴躍,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利率分別為3.12%、3.37%、3.59%和3.63%,與其他省市相比處於較低水準,表明浙江財政經濟實力強,政府信用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和社會對浙江經濟發展的未來充滿信心。

  (作者單位:省財稅政策研究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