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慈孝文化進校園大有可為

  • 發佈時間:2015-10-26 00:29:28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俞 洲

  日湖廣場親水準臺舉行了“少年派”公益計劃———貼心“小棉襖”義賣活動,為福利院的老人添置冬衣。該計劃是江北區“中華慈孝進校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0月21日《寧波日報》)。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但慈孝之心不會與生俱來,需要從小培養和熏陶。現實生活中,“421”結構家庭佔相當比例,應試教育和分數至上論依然盛行,加上經濟利益至上思潮的衝擊,慈孝教育明顯弱化。因此,讓慈孝文化走進校園,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的現實背景下顯得尤為迫切。筆者以為,開展慈孝教育,應適應青少年的身心特點,更富針對性和實效性。

  慈孝教育應強化系統整合。現實中,一些學校和教師對慈孝教育不可謂不重視,但收效甚微,原因就在於各自為政,教育內容隨意,活動形式單一,學生參與度小。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編寫校本教材,豐富課程資源,使廣大師生和家長心中有數,做到由大化小、由小化細,以收循序漸進、潛移默化之功。

  慈孝教育應倡導知行合一。學校和教師應依託學生熟悉的生活方式,通過創設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和活動載體,逐步引導,強化實踐,切不可做表面文章,在形式主義和花拳繡腿上下工夫。然而,一些地方和學校開展慈孝教育,以博人眼球、媒體關注為目的,追求大場面、新形式,本末倒置程度令人咋舌。諸如集體跪拜、千人洗腳等,固然煽情,但慈孝教育的真正內涵難免被扭曲。

  慈孝教育應注重傳承創新。慈孝文化進校園不應視作單純的復古之舉,更不是對傳統孝道照搬照抄。學校和教師應注重傳承中有創新,刪減和消除傳統文化中與現代文明相悖的內容,積極倡導父母子女人格平等的理念,使慈孝文化更好地發揮引領學生價值取向的教育功能。

  慈孝文化進校園大有可為。只要教育部門、學校和廣大教師思想重視,職責明確,制度落實,勤於宣教,精於設計,慈孝美德一定能在青少年學生心靈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