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4噸炒飯只為等吉尼斯加冕?

  • 發佈時間:2015-10-26 00:29:27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鄧海建

  10月23日,揚州一盤總重量為4192公斤的“揚州炒飯”,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但隨即曝出炒飯被當作廚余垃圾送去喂豬,網友紛紛質疑主辦方在“浪費糧食”和“作秀”。25日下午,揚州市旅遊局回應,約有150公斤炒飯送到養殖場,其餘已按計劃送至接收單位,並出具相關書面報告(10月25日新華網)。

  這段時間,“揚州炒飯”很忙。22日,“揚州炒飯”標準出臺。新標熱議未停,吉尼斯紀錄又登場了。前因後果一打量,醉翁之意可謂路人皆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過程繁瑣,持續時間較長,加上這份炒飯在室外炒制,很容易受到污染。“為了人的健康,決定不給人吃了”,炒飯的命運,是早就被設計好了的:製作過程悖逆了食品安全衛生的底線,是明知道要浪費的;炒完了飯也不急著盛盤,寧可餿了壞了,也要等完成認證。可見,這4噸多“揚州炒飯”除了滿足獵奇者的眼睛,只怕就是炒給吉尼斯紀錄認證者看看。

  形式主義如百足之蟲,為不同層面的虛榮之心提供了各種不計成本的裸奔路徑。一項吉尼斯紀錄,為何令一些地方趨之若鶩?最多、最大、最高……人海與錢海,輕易就吹起一個個紀錄的泡沫。這背後,無非三重原因:喪失理性的發展焦慮,沒有資源優勢,沒有政策優勢,地方部門又懶得想辦法謀發展,最省事的就是申報紀錄刷刷存在感;貪大求洋的形式主義心態,你有大廈我有高樓,你有黃金我有玉帛,在缺乏創新意識的治理思維下,最輕佻的政績就是“數字紀錄”;嘩眾取寵,無底線地吸引眼球,把廉價的“世界之最”當作地域或城市行銷的捷徑。

  面對這種現象,曾有網友調侃:中國人要創造吉尼斯紀錄,實在太容易了。比如,掏出一筆筆認證費,全中國人在同一時間吃飯、睡覺、上廁所……但凡人能做的事都做一遍,就能把這紀錄那紀錄的認證者忙瘋、笑死。4噸只為給吉尼斯紀錄認證者看的炒飯,算什麼紀錄呢?眼下哪個城市炒不出40噸、400噸?若舉全國之力,創個“全宇宙紀錄”也不是啥難事。只是,除了那些不明不白交出去的費用和極大的浪費,這樣的“紀錄”再多,又有啥意義呢?對這樣的活動,一些主辦者為何如此熱心,值得我們反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