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看誰先種出噸糧田

  • 發佈時間:2015-10-24 10:29:15  來源:內蒙古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國英

  “農牧業局的技術人員今天給做了測産,試驗田的玉米畝産1740斤,差200來斤就成噸糧田了!明年我們合作社準備種100多畝噸糧示範田,一定要和其他鄉鎮比一比,看誰先種出噸糧田!”

  電話那一頭,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德旺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于長德的話音兒裏,都透著興奮。

  也難怪,一畝地至少增産400多斤,比起普通地塊畝增收350元。如果當地農民都能種上這樣的高産田,增收就不是一句空話。

  “連續12年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稱號,這可是我們的金字招牌。”莫旗農牧業局局長田源山介紹,從2014年起,他們通過整合技術、科技增糧等方式,開始探索玉米高産模式攻關。“去年科技示範田單産達2284斤,開創了我國北方高寒地區玉米超‘噸糧’的先河。”

  “去年我就去看過農牧業局試驗田種的玉米。科技員調整壟距、株距,再加上覆膜和綠色肥料,那玉米的産量蹭蹭往上走。我種了這麼多年地,還是頭一次見到玉米畝産上2200多斤。如果不是今年天旱得厲害,估計今年我的試驗田也能上2000斤!”巴彥鄉烏塔村村支書賈志林説起他的噸糧田試驗心有不甘。

  今年,莫旗在全旗17個鄉鎮開展了“噸糧田”的試驗推廣,每個鄉鎮選取20畝耕地,以“農牧業局+企業+合作社+科技示範戶”的運作模式,進行“噸糧田”推廣試驗。

  田源山告訴記者,今年的17塊噸糧試驗田是以地企共建模式打造的,由企業無償提供種子、肥料,農業部門進行技術指導,時時進行技術跟蹤服務,在每個玉米的生長節點做好田間管理。

  “試驗田用的肥料特別好,沒有有害物質,微量元素含量還高,用起來比農家肥省事省力。用上覆膜,土地的保墑和保水效果也特別好。今年這麼旱,比較噸糧田和大田的玉米長勢,那太明顯啦!”

  “投入會不會很大,賬算得過來嗎?”記者問到。

  “地裏的投入一畝也就是30元左右。但是每畝多産350斤,産出的玉米還能每斤多賣0.05元,農民們看了測産後都比較認可,已經有好幾個村民來找我,明年要跟著合作社種噸糧田。” 賈志林笑著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