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策為玉米市場注入強心劑
- 發佈時間:2015-10-21 09:29:09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近日,玉米市場上政策頻頻出臺。
9月30日,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農發行聯合發文確定中糧、中紡、中航三家的臨儲玉米收購規模是中糧1000萬噸、中紡400萬噸、中航400萬噸。而去年三家的規模分別是中糧1000萬噸、中紡200萬噸、中航未參與。
10月14日,吉林省補貼政策出臺,並廣泛流傳開來:2015年四季度,對省內年加工能力在10萬噸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業繼續給予補貼支援。對競拍出庫(年底前)並自用加工的國家臨時收儲玉米和省級儲備輪換玉米,擬將原補貼標準150元/噸提高至350元/噸,其中,國家補貼100元/噸,250元/噸的差額由省政府補貼,而競拍省級儲備輪換玉米350元/噸全部由省政府補貼。四季度在省內自購自用的企業,按實際加工消耗的量由省政府給予250元/噸的補貼。
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除了日薄西山的重工業,玉米深加工行業基本可以算作當地的支柱産業。吉林省政策的出臺,很大可能會刺激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也出臺類似的刺激政策。
目前,多數市場人士認為,今年臨儲政策公佈得早,部門之間利益協調不夠充分,東北很可能出現“賣糧難”,後期會有臨儲補充政策陸續出臺。
與此同時,玉米期貨市場各合約均出現大幅減倉上行的局面。我們認為,這是政策刺激下的超跌反彈。後期,市場仍有一系列隱含的利多因素:
其一,往年,11月至春節,正是東北企業大量建立庫存的時期。吉林省政策的出臺,可能刺激當地深加工企業加大玉米採購和加工量。據悉,因難以承受高企的原料成本,中糧黃龍公司自8月以來一直停産,中糧公主嶺公司僅為了執行前期合同才保持50%左右的開工率。
吉林省政策的出臺,有利於該省庫存玉米的消化。目前新糧價格偏低,加上補貼,吉林澱粉成本會大幅下降,對企業開工恢復有一定提振作用。不過,該地方政策和後續的其他政策在利多玉米的同時,對本就慘澹的玉米澱粉市場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其二,11月,臨儲收購正式啟動,會對優質玉米,也即可供交割的玉米構成有力支撐。
其三,今年收穫期東北天氣好于往年,霉變情況預計輕於前兩年。因臨儲政策執行2%的霉變標準,後期臨儲收購量將較市場預期增多。可以把臨儲收購總量看做4000萬—6000萬噸的區間:收購總量越接近上沿,對價格的支撐力度越大,甚至不排除因收購總量超過當年玉米結余量而造成1601合約價格反彈至2000元/噸之上的可能性。
其四,華北玉米價格連續猛烈下跌,目前,農戶收購價格在0.72—0.75元/斤。華北玉米現貨價格已經跌至底部,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有限,原因在於:當地農戶出現明顯的惜售情緒;當地現貨玉米收購價格跌至2008年臨儲收購啟動前的水準;國慶節之後,華北玉米出現少量倒流東北的現象。預計11月臨儲收購正式啟動後,華北現貨玉米倒流東北的情況將加劇。
其五,今年新玉米臨儲收購價公佈以後,北方港口貿易商不斷壓低玉米收購價格,並對品質嚴格控制,導致北方港口玉米入境量偏低。國慶節之後,北方港口貿易商提高收購價格,以刺激新玉米入境量的回升。
其六,今年夏季,吉林省玉米遭遇卡脖旱,當地機構普遍預計今年産量較上年減少一兩成。
綜合上述觀點,我們認為,元旦前,玉米期貨1601合約有望反彈至2000元/噸一線。
(作者單位:中糧期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