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就要一直走下去

  • 發佈時間:2015-10-24 08:34: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趙海珍本報記者郜晉亮

  秋收時節,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乙卡村村民李忠英站在自己的田地邊,滿眼都是豐收的喜悅。成功了、成功了,終於成功了,李忠英心裏默默地説了幾遍。這個成功太來之不易啦。

  回憶起這幾年創業的艱辛,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那時的貧窮和落後讓村裏很多孩子上不起學。為了改變現狀,李忠英立志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008年,李忠英25歲,懷揣著夢想來到了新疆克拉瑪依。為了生活,她擺過地攤,推銷過保健品,開過餐飲店,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帶她認識了一位當地的農場主。在那裏,她看到了成千畝的玉米和蓖麻,看到這一幕,李忠英身體裏的血液沸騰了起來。

  輾轉幾年,2013年李忠英回到家鄉。乙卡村三面環山,山地面積佔全村總面積的80%,農作物種植主要以小麥、馬鈴薯、油菜為主,種植少量飼草和蔬菜。因為地理環境因素,靠種地養家的農戶遠不及外出打工的,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李忠英説:“我們家也不例外,老人們都覺得惋惜,但他們都已年邁,力不從心啊。”

  李忠英萌發出一個想法,能不能把村民們撂荒的地集中起來統一經營管理,像當年自己在新疆見到那位農場主一樣。不但解決了村裏農田撂荒的問題,同時又帶動了全村經濟,讓留守在家的一部分人還能夠在家門口掙錢。

  説幹就幹,當年李忠英就試種了400畝飼草。由於對土壤環境,種植經驗不足,雨水較多,缺乏場地庫房等各方面因素,這次以失敗而告終。總結經驗教訓,李忠英説:“主要因沒有較大的庫房和場地,雨水又多,無處晾曬導致發黴,造成了青飼料嚴重浪費。”

  不甘心失敗的李忠英,暗下決心再試一次。2014年李忠英擴大規模,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吸取了上一年的經驗教訓,種植的農作物長勢良好。但天不遂人願,在冰雹、大雪的無情襲擊下,小麥被冰雹打得沒有麥穗,油菜籽沒有花蕾,中藥材和飼草幾乎被大雪全部埋沒。為了挽回損失,節省成本,好多田間地頭活都是李忠英自己親自幹。

  她靜下心來好好地捋了一下思緒,總結了兩點,一是種植管理、種植經驗、銷售渠道、地理環境等方面知識掌握不夠;二是嚴重的資金短缺是最主要原因。

  驀然回首,創業兩年來,李忠英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流下了多少眼淚,但她卻無怨無悔。因為她堅信,辛勤的付出必有豐厚的回報,她選擇的是一條前景光明的路。

  從哪跌倒就要從哪爬起來。今年,李忠英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在鄰近的幾個村流轉土地2300畝,正式成立了忠英家庭農場,久違的成功終於來到了李忠英的身邊。現在,她鼓勵村民們積極加入合作社,帶領大家一起致富。同時,她還創辦了農貿公司,李忠英説,她要建成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産業鏈。

  3年創業之路,李忠英有一個體會,那就是只要心中有目標,一直走,一直走,不要停,就會成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