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方主戰場 歷史要銘記

  • 發佈時間:2015-07-15 06:16: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7月1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吹風會上,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傑介紹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産損失”調研工程取得的成果。

  他表示,這次調研不是簡單的統計數據,而是著眼于查清大量具體的事實,用事實説話,用檔案説話,用真相説話。

  打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第一槍

  歷史需要銘記,和平必須珍惜。回顧第二次世界戰爭那一場全球浩劫,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共傷亡9000余萬人。

  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多達3500萬以上,佔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中國進行了長達14年的反法西斯戰爭,牽制日軍兵力240萬人,中國人民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重要的“東方主戰場”。

  “從七七抗戰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在長達四年半之久的時期內,中國戰場是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惟一戰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介紹道,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標誌著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中國由此展開全國性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由此拉開帷幕。

  “中國此時不僅是在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實際上也是在為維護其他國家的安全而戰。”王建朗説,抗日戰爭的堅持,極大地消耗了日軍力量,迫使日本放棄了北進的計劃,使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並對其實施南進計劃起到了牽制、阻滯作用,迫使日本背著中國戰場的沉重包袱南進。中國的持久抗戰,為蘇、美、英等反法西斯國家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準備時間。

  牽制日軍海外總兵力半數以上

  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先導,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太平洋戰場戰火爆發,美、英等國正式對日宣戰。而此時,中國已獨立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10年之久。

  儘管中國抗戰極為艱難,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大局出發,中國仍派出精銳部隊組成遠征軍出境作戰。1942年2月,十萬中國遠征軍出征緬甸;中國駐印軍在1943年末發起了緬北反攻戰;駐守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在1944年5月發起滇西反攻戰。緬北反攻戰成為盟軍在大陸地區發起的第一次成功反攻戰。同時,中國政府還給予了朝鮮、越南等國抗日誌士以大量支援。

  王建朗説,日本投降前夕,日軍在中國戰場兵力為186萬人,佔其海外總兵力的50%以上。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斃、傷、俘日軍150余萬。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産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

  積極參與戰後秩序設計與戰後國際組織創建

  “加盟諸國應盡其兵力與資源,以打擊共同之敵人。”1942年1月,中國與美、英、蘇領銜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共同宣言》,宣佈各國將利用全部資源共同對敵,標誌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1943年10月,蘇、美、英、中4國共同簽署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首次倡議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1943年11月,美、中、英三國首腦討論了三國聯合對日作戰的計劃,並通過《開羅宣言》,決心把戰爭進行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1945年7月26日,以美、中、英三國名義發表《波茨坦公告》,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發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停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

  在二戰期間,“中國直接參與了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謀劃和指揮工作。”李忠傑説,戰爭結束後,中國同樣積極參與了戰後秩序的設計與戰後國際組織的創建。

  聯合國是二戰後各國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而設立的國際組織。在聯合國機制的設計過程中,中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對國際秩序的設計做出了很多非常獨特的貢獻,在制定《聯合國憲章》的時候,中國特別堅持要維護弱小國家的權利。《聯合國憲章》裏面關於民族自治、民族獨立的內容,跟中國的堅持密不可分。”王建朗説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