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畸形産業鏈惡果初顯 虛假收視率逼走電視人

  • 發佈時間:2015-10-23 09:47: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在日前舉辦的2015秋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以下簡稱“秋推會”)的行業論壇上,著名演員、導演張國立,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都對電視行業記憶體在的收視率造假行為表示了無奈與擔憂。收視率造假直接導致了電視行業的競爭環境惡劣,長此以往,必然對行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造假已成業內公開秘密

  王長田在秋推會上坦言,“光線今年徹底拋棄綜藝業務,是因綜藝市場已經被虛假收視率左右”。而張國立放棄參與導演電視劇,開始做綜藝節目的原因則是,“現在做電視劇已經無關劇的好壞了,只有敢不敢對賭,對賭的結果就是買收視率”。

  光線傳媒以綜藝起家,曾是電視節目收視保證,如今已經解散了電視事業部,徹底放棄了電視節目市場。而同樣在電視劇市場深耕多年、演而優則導的張國立,也放棄了熟悉的電視劇領域,首度執導了綜藝節目《咱們穿越吧》。

  實際上,電視行業內收視率造假的行為由來已久,對此,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立強表示,“收視率樣本早已被污染,其中作假的貓兒膩很多,造成的問題也不小”。

  廣告商需要在收視率堅挺的平臺上投放廣告,電視臺需要和廣告商對賭,製作公司也要和電視臺對賭,可以説收視率上的點對應數千萬的利益。在收視率作為衡量電視節目好壞以及廣告商投資的主要標準下,收視率造假也成為業內潛規則。

  收視率一直是市場硬通貨

  “因為收視率一直是市場上的硬通貨,已發展成一個畸形的産業鏈”,樂正傳媒研發與諮詢總監彭侃表示。電視臺選節目已經不是內容為王了,早已成收視為王。尤其是今年“一劇兩星”政策下,電視臺收視壓力增加,製作公司與電視臺簽署“收視對賭”也從過去的個別現象迅速發展為常態,這也加劇了收視率造假的行為。

  實際上,今年8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也已經要求各大衛視簽署自律公約來杜絕收視“對賭協議”,但是,治標不治本的這種辦法並沒有改善電視行業的亂象。中國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鵬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出臺相關治理辦法不可能立即雲開霧散,而且如果沒有司法介入,終究是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在彭侃看來,以目前國內電視行業的形態來看,不改變根源就難以解決收視率造假,相比國外的電視行業,國內市場上並不需要那麼多電視臺,整合電視臺後,市場競爭就不會同質化嚴重,不僅有助於節目品質的提升,也有助於帶來更高的利益。

  內憂外患下電視行業需加速轉型

  儘管收視率會造成不公平的市場競爭,但在彭侃看來,目前電視綜藝節目的市場熱度還較高,因為成功的綜藝節目收益豐厚,不好的則顆粒無收,這種高風險與高收益的模式類似電影,也正是資本市場需要的,所以對於電視節目而言,更需要提升製作內容和水準。

  但是,如果收視率造假的行為長此以往發展下去,類似于業內人士轉行的事件也將繼續上演。所以,收視率造假的行為急需懲治,電視行業良性發展需要獲得正確的軌道,也應該有一個健康的收視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收視率造假造成電視行業環境惡劣外,在網路和新媒體的加速衝擊下,傳統電視形式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小,傳統電視行業應該有強烈危機感。對此,彭侃認為,“整體電視業都面臨很大的調整,電視廣告收入是呈下滑趨勢的,尤其在網路、新媒體的競爭環境下,電視業也需要自我的轉型,像湖南衛視就開始發力新媒體,打造芒果TV,借助平臺上的短期內容優勢,跨平臺內容開發也成為一種渠道”。

  對於電視行業的內容製作方而言,無論環境如何惡劣,都需要打造品牌節目來應對問題,陳立強坦言,“‘打鐵還需自身硬’,口碑、網路反映指數等也都是電視節目的衡量指標,把節目做成品牌,才能獲得各方面的認可。像《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高水準的節目一樣,讓別人無法競爭,對此廣告商也都是看得到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