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憑啥坐上引資第一大國交椅
- 發佈時間:2015-10-22 21:30:45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商報:根據聯合國貿發組織此前發佈的《2015年世界投資報告》,201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為1.23萬億美元,同比下降16%;中國以吸收外資1290億美元、增長約4%的成績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中國深受外資青睞原因何在?
郝潔:首先,美國經濟穩步復蘇,但仍面臨強勢美元以及升息政策不確定性等問題,就業未現實質性好轉。歐盟經濟處於艱難企穩過程中,失業率仍處於高位。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經濟增長顯著放緩、資本外逃、通脹較高等多重問題,政治經濟的不穩定對其吸引外資造成了負面影響。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政治穩定,經濟增長速度遠高於其他國家,日益提升的基礎設施、産業綜合配套、較高的勞動力素質以及廣闊的市場均是中國成為全球外商直接投資首選目的地的重要支撐。
其次,中國已進入新一輪擴大開放的改革期。中國正加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和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中澳FTA、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談判,並重點推進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以構建全面開放的經濟體系。當前,中國傳統的産業指導目錄模式下的市場準入模式已難以適應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中國主動與國際高標準制度規則對接,通過建立上海自貿試驗區探索符合具體國情和發展階段的高標準改革、開放及發展模式,積極探索建立與國際高標準規則對接的現代治理結構和規範。上述探索與改革都將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擴大利用外資提供重大機遇。
王軍:儘管中國經濟在減速,經濟基本面依然健康。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在快速推進,市場化、區域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沒有逆轉,新常態蘊含著未來發展的新動力,中國經濟仍然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未來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一是國內市場規模潛力巨大。橫向來看,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的發展和消費都不平衡,這為未來需求的漸次釋放提供了可能。縱向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仍然存在大量的中長期投資需求,如基礎設施、技術創新、新能源、醫療以及進一步城鎮化帶來的諸多需求。2013年中國名義的城市化率只有53.7%,與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相差約30個百分點。
二是支援産業轉型升級的新技術、新模式需求較大。中國為打造傳統産業和創新産業的雙引擎,力圖將現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進行深度融合,把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在這當中,外資可以施展的空間巨大。
三是中國企業、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的活力巨大。中國政府力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富、創新的動力,各地都在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給外資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龔曉峰:第一,2014年年底,中國每人平均GDP達到7595美元,人口13.6億,市場購買力大;第二,政府在市場環境監管等方面越來越規範;第三,中國在十八大以來主動提出開放型經濟策略,比如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設立等,使得外資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第四,産業配套環境、産業基礎越來越完善;第五,創新型人才和複合型人才市場已逐漸成熟;第六,中國經濟具備持續發展能力。
郝紅梅:中國投資環境的綜合優勢仍然比較明顯,一是中國製造業在生産成本、配套體系、市場規模、技術投入等方面仍具有比較優勢;二是中國市場廣闊,消費人口基數大;三是經濟增長以及政策、法律環境都比較穩定;四是多數在華外資企業都取得了良好的銷售與財務業績。中國仍將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時期以及居民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時期,無論是在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還是在加快發展新興産業方面,在提升服務業現代化水準以及構建戰略性支柱産業方面都面臨巨大的投資機遇。
呂剛:近年來,隨著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等要素價格的上升,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正在發生變化,這同樣也反映出中國在吸引外資上,利用外資的結構上正發生變化,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産業因為失去競爭優勢而退出中國市場,轉移到綜合成本更低的國家。與此同時,也有大量新的外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他們看到了中國日益擴大的國內市場、不斷增長的高素質人力資源、強大的上下游配套生産能力、日益開放的可預見的投資環境。可以説,在所有新興經濟體當中,中國依然是對國際投資者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之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