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沒了,懷念攢電腦的日子
- 發佈時間:2015-10-22 14:22:16 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被視為淘貨勝地的中關村將轉型成創業大街
“西有中關村,東有百腦匯。”曾幾何時,中關村四大電子賣場和百腦匯市場,被多少電子産品發燒友視為淘貨勝地。然而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魚龍混雜的電子大賣場模式逐漸被市場淘汰。今年,中關村e世界和百腦匯相繼關張。根據最新的《中關村大街發展規劃》,中關村地區將在未來3到5年內完成轉型,徹底告別電子賣場。賣場的變遷見證了IT行業的興衰轉折,也令廣大熱衷電子産品的消費者唏噓不已。
一代IT人的攢機勝地
34歲的穆先生是某事業單位的網路部負責人。電腦專業出身的他,平日少言寡語,但只要一提起當年為同學、同事攢機的經歷,便有聊不完的話題。
穆先生笑著説,他與中關村電子賣場的緣分是從高中時期打遊戲開始的。“那時不像現在,什麼資源都能從網上下載,我們要想玩遊戲只能去大賣場買光碟。而海龍大廈是全北京賣遊戲光碟最全最便宜品質又最有保證的地方。什麼《三國志》、《大航海時代》、《仙劍奇俠傳》都是那個時候買的。5塊錢一張的大部分是盜版盤,10塊錢左右就可以買到正版了。”上世紀90年代末,他幾乎每個週末都會約上小夥伴,從家騎自行車45分鐘到中關村,在海龍大廈裏逛大半天,淘一兩張盤,餓了就在附近吃麻辣燙或者滷煮。“那時中關村沒有地鐵,一些住得遠的小夥伴不能經常來,我就成了他們的代購。所以我在班上人緣特別好,男生們都願意選我當班長。”
“那時臺式電腦可是昂貴的大家電。螢幕、主機、音箱、鍵盤什麼的加在一起,一台品牌機至少要五六千塊錢,高檔些的甚至上萬。雖然父母的工資也就一兩千元,但為了培養孩子,幾乎家家都會買電腦。懂行的人知道,其實品牌機的配置並不是最理想的,特別是當需要進行大量的圖形處理或者玩網路遊戲時,對機器的性能要求較高,而這些價格昂貴的品牌機卻不能滿足需求。比如一台戴爾主機的CPU雖然是i5的,但記憶體和主機板的品質跟不上,CPU的運轉效率就大大下降。”
穆先生回憶,為了打遊戲時不卡、不當機,他開始去電子賣場淘硬體、自己攢機。“那時海龍大廈裏秩序很好,沒有現在這麼多拉客的。我每次先樓上樓下逛一大圈,看看市場上有什麼類型的件兒,大概什麼價格,一件一件買好後再拿到一家店去攢主機,攢好用自行車馱回家。後來自己‘漲行市’了,就把硬體買回家自己DIY。同學、親戚知道我買件兒只去海龍,貨比三家才出手,都來找我攢。從高中到大學畢業,至少攢了60多臺。”
穆先生記得,最後一次去海龍攢機是2009年。那時品牌機價格已便宜很多,攢機的價格優勢不再。“很多人覺得攢的機器沒有保修、作業系統要自己裝,太操心,同時品牌機的配置也越來越合理,攢機的人就很少了。”再後來,以銷售電子産品見長的京東商城異軍突起,消費者只需選擇硬體套餐,就可以組裝一台符合自己需要的主機,而且送貨到府。穆先生的特長便很少發揮了。得知海龍大廈將逐漸關閉大賣場、轉型創業基地,穆先生感嘆,今後若再想找到當年討價還價、自己動手的樂趣,恐怕越來越難了。
“改成寫字樓,
想逛沒個去處了”
“寸土寸金的地方,空了這麼久,有點可惜。”望著中關村e世界數位廣場緊閉的大門,退休教師安先生頗為感慨。別看安先生已過花甲之年,卻是十足的消費電子産品發燒友,尤其喜歡數位照相機。他的第一台數位照相機就是在中關村e世界買的,後來又陸續買過手機、移動硬碟和家用印表機等。喜歡新鮮事物的安先生,十年前便常來中關村電子賣場轉轉,不為買什麼,只圖看個新鮮。如今退休後閒來無事,老人家更是成為這裡的常客,對賣場內外的每一處明顯變化都有所了解。“我覺得,一層底商繼續做商業挺好的,不用都改成寫字樓,咱想逛的時候也有個去處。”
上周,海龍大廈新開了一個硬蛋空間,專門展示各種有意思的高科技産品。這裡不僅有會説話的機器人,還有會説話的鏡子、會説話的溫度計。安先生無意中發現這裡,簡直就像小孩子見到新玩具一樣高興。他看中一款能夠懸浮在空中的音箱,想連接到客廳電視機上。但當工作人員告訴他,這裡只是展示區、購買需掃碼後從網上下單時,他有點犯難。“唉,現在動不動就要網購。可我這青光眼不能老看電腦,也沒有網銀,不會操作。上次買手環就是兒子幫忙買的,看來今後想買點什麼都只能麻煩兒子了。”
安先生介紹,今年他從鼎好大廈一家熟識的店主那裏買自拍桿的時候,跟店主聊天。店主告訴他,自打周圍賣場陸續關門後,他的生意更好了。“他家位置好,從地鐵口出來就能看到。我在他家買了很多年,東西都是真的。像我們這種上歲數的人,還是喜歡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網上看不見摸不著的,萬一有毛病要退貨都不知道怎麼辦。還是實體店溝通起來更方便。”
公開資料顯示,過去幾年裏,中關村四大賣場的命運各不相同。太平洋賣場已于2011年關門,中關村e世界在今年2月宣佈關閉所有賣場,剩下只有鼎好電子商城與海龍大廈,但它們現在也處在一個轉型的“陣痛期”。與此對應的,中關村電子賣場的整體客流下降了60%到70%。在2007年,中關村的單日客流有15萬左右。2008年以後單日客流減少到10萬人左右,到現在的日客流量則只有3至4萬人。
大賣場沒了,懷念攢電腦的日子
電子賣場曾經是中關村整個IT産業鏈的核心環節。如今閃耀在網際網路領域的那些巨星們,當年很多都是從電子賣場裏的一個小櫃檯起家打拼出來的。1998年6月18日,懷揣著工作賺的2萬餘元現金的劉強東,前往中關村創業擺櫃檯,代理銷售光磁産品,在短短兩年內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光磁産品代理商,他的櫃檯名叫“京東多媒體”,是“京東商城”的前身。
數據顯示,2002年,中關村電子賣場總營業面積為6萬平方米。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已增至20多萬平方米。2006年和2007年,隨著中關村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後開業,中關村IT賣場的面積達32萬多平方米,相當於44個足球場。
然而隨著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大賣場從高科技變為低端業態。市場裏隨處可見“嚴禁非法拉客”的標識。在大賣場購物的人都會“吐槽”小哥拉客嚴重。“進門兒就感覺被綁架似的。非得跟著你逛,跟進了土匪窩一樣。”在海龍集團董事長魯瑞清所著的《解讀中關村一號——IT賣場的秘密》一書中寫道,在低價格、薄毛利的情況下,商戶要維持生存、運營和發展,沒有別的出路,只能拼數量。大賣場這條路已經越走越窄。
從2009年起,海澱區開始推動中關村業態調整和轉型升級,電子賣場業態逐步退出,高端創新要素加速聚集。2014年,中關村創業大街投入運營,僅1年時間,簽約入駐大街的創服機構已從最初的10余家增長到30余家,孵化創業團隊600余個,其中包括92個海歸團隊,350個團隊獲得融資,總融資額17.5億元,平均融資額在500萬元左右。與此同時,中關村內科技金融、科技研發、科技仲介等各種鼓勵類業態聚集形勢日趨明顯,商業類業態日益減少,逐漸形成了科技金融聚集區、科技仲介服務區、科技型總部聚集區、創新産業聚集區、高端人才服務區、新技術新産品交易及展示區六大功能聚集區。
最為外界所熟知的鼎好、海龍等中關村電子賣場,將整體轉向以企業孵化器為代表的寫字樓。即便保留一些商業,也是一些規範的品牌體驗店,讓消費者線上下體驗正牌的産品。隨著全長7.2公里的“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建設,昔日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將徹底轉型為“創新創業一條街”,傳統電子賣場的業態將逐漸被新模式、新業態徹底替代。
張品秋 J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