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海市中心“小戶型”,你在哪

  • 發佈時間:2015-10-22 04:33:1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版圖文統籌 徐蒙 本報記者 趙翰露 本報實習生 張帥 謝小雲 張青 王亞君 本版製圖 鈺珹

  今年4月以來外環內有過開盤和加推的50個樓盤當中,僅有18個樓盤有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住宅”,且7個位於寶山中外環間

  “不好意思,我們這裡的小戶型已經賣光了。”普陀內環內一處樓盤,銷售人員客氣地解釋。

  記者現場諮詢,有沒有90平方米以內的二房出售。銷售人員告之,今年5月,該樓盤曾推出一批10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結果迅速賣空;現在,售樓處只有兩三種房型,但面積都在140平方米以上。

  這個場景,在走訪中已經不是個案。如果樓盤開盤在兩個月以上,又位於上海還不錯的地段,那它的小戶型房源,多半已經售空;或者,根本沒有小戶型房源。

  事實上,在我們收集數據的外環內50個樓盤裏,僅有18個樓盤有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住宅”。而這18個樓盤當中,有7個位於寶山區中環和外環之間,另外11個中,黃浦、閘北、浦東各佔3個,楊浦和閔行各1個。而靜安、徐匯、長寧、虹口、普陀的在售樓盤中,都沒有小戶型出售。

  選擇這50個樓盤,我們是有標準的。它們幾乎涵蓋今年4月以來上海外環內有過開盤和加推的所有樓盤。換而言之,如今在上海的中心城區,小戶型的一手房,幾乎已經難覓蹤跡。

  小戶型都去哪了?既然小戶型一房難求,開發商為何不多建小戶型?

  地段越好,小戶型越少

  一個趨勢性的現象是:越靠近市中心,小戶型越少;樓盤單價越高,小戶型越少。或者用更簡單的話來説,地段越好的地方,小戶型越少。

  50個樓盤中有中小戶型的18個樓盤,13個位於中外環間,7個集中在傳統上地段稍差一些的寶山中外環;中環內,僅5個樓盤有中小戶型推出。而從價格來看,單價在7萬元及以上的樓盤,僅有4個有中小戶型。

  傳統好地段靜安寺、建國西路、陸家嘴濱江的樓盤,不僅沒有中小戶型,戶型起板面積都在140平方米甚至170平方米以上。“我們這個就是豪宅社區。”某樓盤的銷售人員直言不諱。

  一些內中環、乃至中外環間的樓盤,也在賣所謂的“豪宅”概念。寶山接近外環的一個樓盤,全部戶型均為四房。另一個外環線邊上的樓盤,小戶型房源極為有限,已經一搶而空,接下來推出的都是大戶型。“我們小區品質高,不會做那些六七十平方米的小戶型”,該樓盤銷售人員説得直截了當。

  就算有小戶型賣的樓盤,購房者買到的小戶型,也通常讓人有點“胸悶”。這些樓盤,小戶型都被安排在了朝向、位置、景觀較差的地方;看起來,更像是開發商解決“邊角料”之舉。古北一樓盤,有88平方米的兩房,在其之上就是178平方米的三房。從小區平面圖上看,兩房位於小區的最邊上,建築結構奇怪。上海南站附近的一個樓盤,一期靠近滬閔高架的小戶型已經全部賣完;二期不靠高架,周邊環境不錯,“二期全是大戶型”,銷售人員説。據了解,小戶型被這樣處置,已經成為業內一種心照不宣的通行手法。

  小戶型好賣,也難賣

  撇開致力於打造“頂級豪宅”的少數樓盤不談,幾乎每一個有小戶型的樓盤,銷售人員都表示“小戶型更好賣”、“小戶型非常搶手”、“小戶型需求量大”;地段稍好一些的樓盤,因為單價高,小戶型可以“控制總價”,所以更是迅速賣光。小戶型好賣,是業內的共識。

  可是,為何那麼好賣的小戶型越來越少?甚至,不少樓盤習慣於在一期價格較低的時候推出小戶型,之後不僅價格上漲,小戶型也乾脆都消失了?

  “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説,小戶型並不好賣。”某樓盤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好賣,體現在價格上,賣起來“麻煩”。不止一位受訪者告訴記者,小戶型的購買者對價格的敏感度要高於大戶型的購買者。“我們二期房源的價格要比一期高,這實際上是在小區環境、裝修品質等方面的溢價。我們觀察下來,大戶型的購買者經濟實力更強,更容易接受這樣的溢價。”説白了,開發商認為,小戶型的購買者更會“討價還價”;而大戶型的購買者,往往更加“爽氣”,豪華裝修、高檔會所等增值項目,更能讓他們心動買單。

  不僅難賣,小戶型還難造。中原地産研究部高級經理盧文曦告訴記者,小戶型的建築成本,要高於大戶型。“小戶型墻多管線多,公攤面積多,其實很難設計。”的確,要讓小戶型跟大戶型保持同樣的品質感,讓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認為“物有所值”,相當考驗開發商的設計能力。一處中環內主打”豪宅”的樓盤,為拉低“入門價”,推出一批95平方米的小三房。現場看,這一戶型與同樓盤的大三房相比,的確顯得狹小擁擠。

  儘管大戶型“出貨”略慢于小戶型,但一旦成交,收益也將大於小戶型。而在房價持續上漲的前提下,既要做實樓盤的溢價,又要讓購房者能充分接受這種溢價,大戶型無疑成為開發商們的優先選擇。“開發商,總是要利益最大化的。”上述樓盤項目負責人説。

  一線城市中,上海小戶型比例最低

  相關政策的變化,也是中小戶型房源佔比降低的重要因素。

  易居地産研究院數據顯示,在2009年至2011年,上海的新建商品住宅中,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比例達到峰值。這正是當年“7090”政策(70%開發住宅的套型須在90平方米以下)影響的時段。此後,隨著政策取消,中小戶型佔比一再下降。目前,供應面積和成交面積已經分別降至20%和18%。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小戶型房源佔比降低,是受到了限購政策的影響。

  “本來可以再買一套房子,現在限購了,只能置換,總預算自然提高去買大戶型了。”

  對於“好地段小戶型少”的現象,則有人提出了不同解釋。“同樣的預算,你是買一套內環的兩房呢,還是中環的三房?”盧文曦表示,隨著城市發展,許多中外環、乃至外環外傳統上不怎麼好的地段,生活便利度已經有了很大提高;為了居住舒適,不少人會選擇買得遠些。“開發商在內環內,其實不太敢造小戶型。”

  而另一組值得注意的數據是,與北京、廣州、深圳相比,同為一線城市的上海,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佔比,要明顯偏低。同樣來自易居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今年中小戶型住宅供應量佔比分別為20%、46%、30%和56%。這其中,北京以46%的中小戶型供應,與上海形成了鮮明反差。“這是因為北京有‘自住型商品房’這一類別。”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

  記者查閱到,北京“自住型商品房”與經適房等保障型住房不同,沒有硬性的準入門檻,戶型以90平方米以下為主,價格原則比同類地段同品質商品房低30%左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