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地産仲介入侵者,為什麼是鏈家

  • 發佈時間:2015-10-22 04:33:1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趙翰露

  這個月,劉伍洋忙瘋了。作為上海鏈家的營運總經理,連續數日,他都要聽取公司各大區負責人在公司翻牌後的首次述職報告。與過去相比,這一工作量成倍增加——在2015年與鏈家合併以前,時名德佑的這家地産仲介公司在上海有210家門店;現在,上海鏈家有1050家門店。

  業內也用“瘋狂”來形容鏈家的這一輪擴張。不僅在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地排名第一、第二的本地仲介公司都在近一年內以並購方式被鏈家納入麾下,並統一採用“鏈家”的品牌標識。在上海,鏈家合併“千年老二”德佑後,不到半年,市場份額超過原來的老大中原地産。9月最新數據是,上海鏈家成交4006套房源,佔市場份額11.09%,與上月相比增長幅度達24.6%。

  怪物般的增長速度,對鏈家來説不是第一次。2001年誕生於北京的這家民營仲介企業,不到十年就發展為北京最大的仲介公司,市場份額達到驚人的40%以上,甚至被指“壟斷”。

  鏈家做了什麼?為什麼是鏈家?

  “真房源”真的可靠?

  鏈家賴以發達的,是不同於其他仲介企業的技術體系與理念。

  在買賣房産上很有經驗的楊曉(化名),對幾年前在鏈家的一次購房體驗記憶猶新。“那時候鏈家在上海只有幾家分店,我偶然去那邊看房。”楊曉説,與上海本土仲介很不一樣,鏈家的經紀人直接把她帶到電腦前,讓她從內網後臺挑選自己中意的房源。後來,楊曉在鏈家成交了一套次新三房。

  盧茆(化名)則是從最近鋪天蓋地的廣告裏知道了鏈家,她正在尋找婚房。已經看了一段時間房子的她,對鏈家宣稱的“真房源”存有質疑,她在鏈家挑了一套從照片上看裝修精美、價格也蠻“合理”的房子去實地查看。“一進門,感覺裝修比照片上拍出來的還漂亮; 價格私下問了,也是真的。”

  過去,仲介門店與仲介網站分屬不同企業,經紀人都以個人名義把房源挂上網際網路平臺;結果,劣幣驅逐良幣,虛假房源虛假照片虛假價格大行其道。如果仲介企業能夠自建網站,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順帶,面對強勢的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傳統仲介也可以多幾分説話的底氣。做這一嘗試的仲介企業不少,但受制于技術,更受制于理念,成功的寥寥無幾。

  鏈家不太一樣。它的網站從頁面風格、産品設計到操作流程,都顯得“網際網路化”,符合年輕人的使用習慣,體驗不輸于網際網路仲介。最重要的是,它房源很多,並宣稱全部為真。

  “內外網打通,全過程監督。”劉伍洋這樣概括鏈家的網站體系。經紀人在後臺看到的,就是購房者在前臺看到;如果經紀人挂了假房源、或者價格不真實,專門的監督團隊發現後,會要求經紀人停職培訓。技術力量,則直接從優秀的網際網路公司挖角。不僅如此,鏈家還把多數仲介諱莫如深的歷史數據一一公開到網上:房源帶看次數,同小區房源歷史上每一次的成交價格。“我們不賺資訊不對稱的錢。”

  開千家門店的邏輯

  對多數上海人來説,鏈家幾乎是“一夜之間”出現的。許多原本不關心房地産的人也問,那個鏈家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突然那麼多廣告那麼多門店?

  這個感覺,一點也沒錯。在今年3月鏈家與德佑合併之前,北京鏈家和上海德佑分別在上海有19家和210家門店。而截至記者發稿,上海鏈家的門店數量達到了1050家。

  “有門店,才能真正深入社區。”劉伍洋描繪了一個宏大願景:未來,上海鏈家將依託門店,把上海2.3萬個住宅小區的100余萬套戶型的全部資料都蒐集完整,形成一本“樓盤字典”。

  換個角度理解,這也可以認為是對房源的嚴格把控。做仲介,房源是根本。上海的仲介市場十分散亂,誰都不敢説自己有“最全房源”,這也是網際網路仲介平臺生存的契機——購房者都想在“大而全”的平臺上搜尋資訊。以一家之力抗衡平臺上的所有資訊,鏈家必須下狠手在房源上。

  而開草根門店,是鏈家認為了解社區、與社區居民親近的唯一渠道,一旦有房源出現,第一時間佔據主動。鏈家還有一種獨特的操作手段叫做“簽賠”,即與售房者簽訂獨家速銷協議,以求獨佔房源。對房源的渴求可見一斑。

  然而,龐大的門店計劃,引來業內不少質疑。門店不便宜,更不好維持。半年1000家門店,幾乎是天文數字。合併前,德佑在上海已深耕13年,門店總共才200家出頭。上海鏈家的頭號競爭對手中原,十多年也不過擁有500余家門店。新晉網際網路仲介翹楚愛屋吉屋,乾脆完全拋棄了“門店”概念,僅在區域中心地點租借普通辦公樓,大大縮減成本。上海城區內普通的街面商鋪,租金價格至少在5元-10元/平方米/天,折算下來,一家門店的月租金可能接近10萬元。愛屋吉屋等正是以省掉了這筆錢為理由,打出了“佣金減半”等口號。

  與鋪面租金相伴而來的還有高昂的人力成本。每多開一家門店,至少要多招10名員工——鏈家給出的報酬還不低,每人每月底薪5000元。一位業內人士替鏈家算了一筆賬,各項費用平攤後,每名員工的月均成本起碼2萬元。“這應該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每人平均業績。”

  但劉伍洋堅稱,門店的運營成本,僅佔上海鏈家總成本的5%-8%,完全不是外界所説的“成本太高”。而且,從整體成交來看,線下門店佔全部成交量的60%。所謂的“不賺錢”的網際網路模式也沒在鏈家的運營中出現——“近期開那麼多店,滾動起來總體來説還是盈利的。”相比之下,劉伍洋更願意承認,鏈家之所以不能像愛屋吉屋那樣在仲介費上打折,是因為“比別人花了更多的錢在技術研發和客戶服務上”。

  急速擴張背後的隱憂

  根據劉伍洋提供的數字,北京鏈家在北京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40%。還有兩種説法分別是50%和60%。這似乎可以認為是模式迥然于其他企業的必然結果,但同時也帶來了“壟斷”的隱憂。北京白領袁園(化名)説,自己對鏈家是“又愛又恨”,愛者,“跟其他仲介比起來確實是矮子裏拔長子”,恨者,“它要你簽獨家,仲介費也不打折,非常強勢”。

  上海知名的生活類論壇“籬笆網”上,對新來者鏈家的議論不少,話題集中在上面提到過的“簽賠”、“速銷協議”上。鏈家的業務員會告訴售房者,如果簽訂這類協議,將在平臺上特別推薦這一房源。“千萬別簽速銷!”這是籬笆網上不少賣房者的呼聲。他們表示,獨家委託未必能讓房子賣得更快,反而會有被仲介牽著鼻子走、甚至吃差價的風險。高速擴張下的經紀人素質也是一個爭議焦點,“擴張太快,收了好多小仲介,服務比過去的鏈家和德佑差多了。”業內甚至有人點評,鏈家的強勢“壟斷”,比起過去的“虛假房源”,不過是“用一個毒瘤掩蓋另一個毒瘤”。

  令人瞠目的擴張速度、備受詬病仍在堅持的“速銷協議”、乃至不惜代價連續在全國各地並購排名靠前的本土企業,鏈家種種動作,背後的邏輯很清晰。鏈家CEO左暉曾不止一次表示,仲介行業裏,不是鏈家做得好,是“別人比我們做得更差”。於是,一度很“慢”、在北京穩紮穩打的鏈家搖身成為“入侵者”——抓住對手還未普遍覺醒的時機,迅速自我複製到全國,是最理性最現實的選擇。

  可以印證的是,出身德佑的劉伍洋表示,之所以與鏈家合作,是因為“鏈家在做的許多事,我們也想做,只是他們已經做得比較成熟了。”

  然而,“入侵”絕非易事。急速擴張,除了帶來上文所提到的用戶體驗變差,還隱含著一重更大的風險:資金。

  鏈家的擴張以極為傳統的並購模式進行,並購的是當地實力不可小覷的老牌企業。比如在上海,與德佑交叉持股,股份數額相差不大。網際網路公司常常使用的融資手段,在鏈家身上則幾乎沒有發生——近年來傳出消息的僅有鼎暉和復星入股,而鼎暉已經撤資。是否有融資計劃?鏈家方面對此三緘其口。甚至有媒體認為,鏈家這些年的擴張,全是靠著“自有資金”。

  那麼,半年800家門店,“自有資金”能否頂住?按照劉伍洋的説法,門店總體是盈利的。這也許不假——鏈家出擊全國的時間,精準地卡在今年上半年“330新政”的前後;在上海半年來的門店擴張,幾乎與整個房産市場熱度的上升曲線一致。很難説清,到底是鏈家好,還是市場好。

  “快速擴張的時候大開門店,市場不好了怎麼辦?”事實上,半年多來,業界對鏈家“資金鏈斷裂”的懷疑從未停止。

  然而鏈家似乎完全聽不到這些質疑,更大的野心,正在醞釀之中。近期,鏈家新房、鏈家金融,已相繼開始上線推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