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科學家借“大挑戰”模式參與全球創新

  • 發佈時間:2015-10-22 04:31: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身邊的事

  2003年,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簡稱蓋茨基金會)投資啟動了“大挑戰”項目,將威脅人口健康的挑戰提出來,通過投資最具潛力的解決方案,催生那些能為更多人帶來健康的創新性變革。

  十多年來,在“大挑戰”模式的驅動下,利用手機對疫苗冷鏈設備進行實時溫度檢測、可測量營養攝入的兒童食具、能“聞出”結核病的“電子鼻”、油封阿莫西林、預防艾滋病傳播的過濾奶嘴……一大批科學的奇思妙想,讓科學家的靈感通過“大挑戰”這個平臺變為現實。

  2015年,“大挑戰”年會移師中國,在10月20日“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創新:聚焦中國”全會上,與會專家對話創新對未來全球發展的催化作用,並探討不同領域、國家和地區如何依託科技創新改善健康、加速發展,應對關鍵挑戰,以及如何通過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等熱門話題。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董事長楊曉明認為,“科技創新靠技術積累、執著的堅持,以及學科的交叉融合”。科技創新是原創性的,原創性的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結合在一起,使人類知識系統不斷豐富和完善,認識能力不斷提高。作為從事疫苗研發的企業,他認為,疫苗是提高人們健康水準的最佳方法之一,企業發展必須規模化,産品才能不斷更新,才能更好地通過創新造福更多的人。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健表示,科技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要不走尋常路,另辟蹊徑。正是這種敢於冒險的科學精神,使華大基因自成立以來,足跡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覆蓋科技、醫藥健康、農業等多個領域,致力於提供先進的測序服務。“在基因研究的馬拉松比賽中,華大基因處於第一梯隊,時不時還能領跑。由基因引領的健康産業,將是未來最新興最可持續的産業,華大基因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機遇。”汪建認為,“華大基因早在20年前就聚焦基因測序,通過創新把握機遇,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就是不斷地克服困難,挑戰自己”。

  在談到創新所面臨的挑戰時,清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魯白教授認為,人是創新的主體,是最活躍的因素。在科技創新中,人才第一;另一方面,有人而無財、物,也是做不成事。因此,創新的環境創造,就是讓人、財、物能有效地結合。因此,清華大學在全球廣納賢才,在薪酬、科研經費等方面提供寬鬆的科研環境。從各國成功的科技創新案例看,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有賴於良好的文化環境;沒有一個良好的軟環境,就很難形成科技創新能力生長的土壤。

  藥明康得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楊青直言,科技創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環境。如果人們自覺而明智地去塑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環境,就能激發科技創新的社會潛能,就能縮減從科技創新到産業運用的時間進程。學習各國在科技創新上的經驗,無疑是提高上述自覺性的很好方式。他表示,“研發是有風險的,需要有更多的理解與耐心,尤其是生物醫學領域更需要共同面對挑戰,加強合作”。

  一項新技術的誕生、發展和應用,最後轉化為生産力,離不開觀念的引導、支援和制度的保障,可以説,觀念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制度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保障;這是只有科技創新才能實現的。與會專家表示,我們現在處在創新的最佳時間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競爭會更加激烈,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成為各國的不二選擇。

  今天,創新型國家的共同特徵是,科技自主創新成為促進國家發展的主導戰略,科技進步貢獻率大約在70%以上,對外技術的依存度在30%以下。在此次全球創新大挑戰年會,令人欣喜地看到,“大挑戰”項目在過去10餘年中,資助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其中中國科學家及科研團隊申請的23個項目獲得資助。可以説,“大挑戰”項目已經成為一個促進全球健康和發展進程中創新的成功範例。蓋茨基金會首席執行官蘇珊·德斯蒙德-赫爾曼博士在年會上呼籲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幫助全球最貧窮的人群和弱勢群體解決他們所面臨的最嚴重的難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