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貿易順差警示貨幣政策不能錯配
- 發佈時間:2015-10-20 10:55: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22萬億元,同比下降8.8%。其中,出口1.3萬億元,下降1.1%;進口9240億元,下降17.7%。從此前的情況看,儘管出口偶有正增長,但總體呈下降趨勢應當無疑;而9月進口加速惡化,已經是連續第11個月出現負值,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下跌。
不是説,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國際收支、尤其是進出口貿易應當更加趨向平衡嗎?那為什麼人民幣升值10年,而我們從未看到中國貿易平衡?有人會説,貿易順差對GDP比值不是已經回到4%以下了嗎?不錯,數據沒錯,但問題是:美國會不會因為貿易順差回落到GDP的4%以下而停止要求人民幣升值?我們沒看到,而看到的是它繼續要求人民幣升值。
8月11日,人民幣突然貶值,隨後幾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6.11附近貶值至6.4附近,但最近人民幣中間價號稱“8連漲”,已經回升至6.3附近。儘管如此,中國出口形勢依然嚴峻。所以我們説,中國的貿易順差與人民幣升值、貶值沒多大關係。
當然,現在的情況已經發生一些轉變。而更關鍵的轉變是:中國進口的萎縮加劇,這意味著什麼?三種可能性:第一,它證明了中國內需的不斷走弱,而削弱了中國進口需求;第二,不是我們不想進口,而是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根本買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就是説,你需要的東西人家不賣給你;第三,中國進口替代技術發育甚好,根本用不著對外購買。三種情況,那種情況可能性最大?
筆者認為,恐怕還是中國經濟內需太弱佔據著主導地位。為什麼?如果中國經濟非常旺盛,而出現類似的情況,那對後兩種可能的支撐力度可能會更大些。但現在不是,中國經濟自身的懦弱一定會在進口端有所表現。問題是,中國內需為什麼會如此虛弱?筆者認為,這與中國長期實施“名穩實緊”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
早在2010年中期,中國開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緊縮)貨幣政策之後,我們就不斷呼籲:如此政策搭配會引發中國經濟災難性的後果。第一,中國經濟內需的核心動力——民間資本的主動性活躍會被摧殘;第二,中國經濟不得不依靠政府投資維繫被動式的增長,而且每一次積極財政的政策效果會受到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第三,中國經濟會“失去彈性”,原因是民間資本逃離原有産業之後,不可能立即投向新的投資方向,於是中國找不到主動性增長動力,而失去彈性;第四,在國際市場需求疲弱的前提下,如果發生中國內需和外需一起垮掉,那對中國經濟不是災難嗎?第五,依靠改革釋放制度紅利,實際是希望通過改革釋放民間資本活力,但如果貨幣過緊,民間資本活力能否釋放出來?
所以,現在中國只有加大政策力度,通過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力扶持內需。不錯,現在似乎是在這樣做,但還遠談不上充分。我們的貨幣政策制定還是該以國內經濟為主要依據,貨幣政策是短期政策,而人民幣匯改也好,人民幣國際化也罷,這些都是長期目標,而不該是貨幣政策作用的範疇。
(作者鈕文新係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