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解決貧困代際傳遞需靠制度保障

  • 發佈時間:2015-10-20 02:31:1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老百姓有一句俗話: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本指望通過讀書來脫貧,但近日發佈社科院報告卻顯示,從畢業生的城鄉來源角度分析,農村家庭的普通本科畢業生成為就業最為困難群體,失業率高達30.5%。中國青基會有調研報告指出,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最缺乏的是機會。他們曾將希望寄託于教育,然而現實是這條路越走越難。

  早在2015年初,人民日報就刊文指出,在中國已經發生了貧困的代際傳遞,産生了“貧二代”:“貧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並形成了階層和代際轉移,一些貧者正從暫時貧困走向長期貧困和跨代貧窮。如果不想辦法改變這一情況,貧富差距便會趨向穩定化和制度化,成為一種很難改變的社會結構,社會階層流動通道也將被嚴重堵塞。”筆者認為,破解長期貧困和跨代貧困的有效手段,就是讓知識改變命運這一口號落到實處,以制度的傾斜保障為貧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向上流動機會。

  農村或貧困家庭學生輸在起跑線上的説法已被廣泛地認同。毋庸置疑,富裕階層或有權者能夠利用資源優勢或影響力確保子女進入優質學校,有能力保證子女參加更有含金量的課外培訓,甚至能動用一切關係為子女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而貧困家庭子女能夠有書可讀就不錯了,在農村留守人員增多,農村學校撤並而城鎮學校又排斥的背景下,貧困學生可能面臨更高的求學成本,大學時期的高昂學費及生活費則會導致因學致貧的結果。如果不及時加以改革,貧困者“知識改變命運”的道路可能越來越難走。

  擇業就業作為貧困者將知識變現後立足社會並實現向上流動的有效路徑。因此,公平的就業機會就要追求實質的公平而非形式的公平。以目前的公務員考試為例,該考試由於“一張卷”的筆試和考官眾多且隨機組合分配考場的面試方式,已被譽為最公平的考試。但貧困生依然不能完全平等地與他人博弈,筆試環節多數拼的是應試能力,只要踏實勤學,貧困生並不吃虧。但考察語言表達、綜合分析、情景應變、人際關係的面試環節,貧困生就可能敗下陣來。一則,面試能力完全可以通過高價的定制化培訓迅速提升,捉襟見肘的貧困者只能望而卻步。二則,衣著打扮、外表氣質等可以給考官帶來良好印象進而實現“加分”的項目也是貧困者所不具備的。可見,在保障機會公平,為貧困者提供更多安身立命並實現發展的就業崗位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必要用精準扶貧讓貧困學生接受優質教育,至少是與城鎮學生無差別的教育。對此,除了繼續做好兩免一補外,還要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和最科學的規劃。可在師資力量及教學設施方面向鄉村學校傾斜,可為貧困學生提供低收費或免費的寄宿式學校,減少因學校撤並帶來的失學現象。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獎學金、助學金,減輕其家庭負擔,並強化監管措施,避免類似于廣西馬山縣“窮人開汽車,住洋房”扶貧亂象的出現。同時以科學的用人機制讓貧困者有更多機會,如公務員考試中,只要稍微提高筆試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就可給貧困生帶來更多機會。

  不甘於墮落的貧困不是貧困者的恥辱,不能為貧困者提供基本保障和暢通渠道則是政府的失職。打破階層固化,提高貧困者發展信心,必須以良好的制度保障社會資源向貧困者傾斜,至少不能讓貧困者權利受到進一步蠶食。如此才能消除“常態化貧困”和“遺傳性貧困”,讓貧困者共用經濟發展成果,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