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陳錫文:城鎮化"軟體"不解決 進城農民只能是二等公民

  • 發佈時間:2015-10-19 09: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9日訊(記者 馬常艷)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17日指出,中國城鎮化進程中不僅要注意“硬體”建設,同時要把更大力量放在“軟體”建設上。如果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均等化的問題不能解決,進城農民只能被邊緣化、只能是“二等公民”。

  10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在中國工程院共同舉辦“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5年年會”。陳錫文在年會上指出,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有三方面問題需要重視。

  陳錫文表示,首先是城鎮化過程中的土地問題。一方面農民土地徵收問題詬病非常多,徵收範圍過寬、補償過低、過程不規範,對農民利益傷害很大,對此中央正在積極研究改革並試點;另一方面城市土地不合理利用對農民負面影響也非常大。

  當前城市土地利用中突出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城市建設用地中工業企業的用地比重過高、價格過低,從而導致了土地市場和機制的扭曲。很多城市除基礎設施外,佔地比重最大的就是工業用地。上海城市工業用地的比重超過30%,更不要説中小城市。在多年運作中,各地都採取低地價甚至零地價的方式招商引資,導致工業地價非常低。最新公佈的全國平均工業地價是750元/平方米,全國住宅平均價格是其7倍,寫字樓商貿用地價格是其9倍。在這種畸形的工業地價體制下,很多企業囤地發財,甚至涌出很多僵屍企業,一去就收不回來了。城市政府難以進行二次開發,於是不得不更多去徵收農民的土地,更多從農民那裏壓低價格。

  二是企業壽命並非很長,但批租給企業用地的週期卻長得多。2013年國家工商總局依據2012年全國企業情況公佈數據顯示,存活期不到5年的企業佔59.1%,存活期5-9年的企業佔24.9%,84%企業的存活期不到10年,接近13%企業存活期是10-19年,存活期超20年的企業只有3.2%。上海四級工業園區企業的存活期通常不到9年,但工業企業批租的土地是40年,很多企業對自己經營如何不關注,關注的是地價升值,據此囤地生財。

  三是城市建設用地用途相互機械割裂,不能配套使用,造成非常大的浪費。經常有一些地方被稱為“鬼城”、“空城”、“睡城”,建了幾十萬戶住宅但沒有産業支撐,給老百姓造成非常大的生活成本。同時,改革開放以來建設了大批工業園區,但鋻於土地利用規劃,工業園區只能用於生産性建設,沒有任何生産服務和人民生活的土地,於是企業的成本高,老百姓生活非常不便,生活成本也提高。

  陳錫文指出,第二個需要重視的問題是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市民化問題。農民如何真正轉為市民這個問題實踐到現在,已經看到難在公共財政給予城鄉居民公共服務支付的不均等。城鄉居民享受的社會服務和保障不均等,造成了一道無形的墻,讓農民沒有辦法進城。

  陳錫文強調,城鎮化進程中不僅要注意“硬體”建設,同時要把更大力量放在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軟體”建設上。如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均等化的問題不解決,進城農民只能被邊緣化、只能是“二等公民”。

  在陳錫文看來,第三個需要關注的是城鎮化過程中鄉村怎麼辦的問題。陳錫文回憶起五年前去上海世博會參觀,當時一個寧波郊區村莊設的館,打出口號“鄉村讓城市更嚮往”,這個口號讓很多人覺得口氣太大了。“五年時間過去了,這句話可能沒有説錯”,陳錫文説。

  陳錫文表示,中央最近提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在農村形成新的産業鏈,已經初有成效,越來越多農村通過發揮自身的自然景觀優勢、人文歷史優勢都發展很好。僅僅鄉村旅遊,去年統計數字是全國到鄉村旅遊人次達到12億,超全國旅遊總人次的30%,給農村帶來收入3200億,帶動農民在鄉村旅遊方面就業達3300萬人。目前全國農村有200萬家以上的農家樂,還有10萬個以上的特色鄉村。

  陳錫文認為,未來農村發展未必會像過去想像的“空心化”,即使城市化達到70%的比例,還有30%的人在農村,至少4億多人在農村生産生活,不建設好講不過去。現在各地發展很不平均,確實有相當部分農民為自己轉不成市民而苦惱,但也看到很多農民已不屑于當市民,他們覺得自己那裏的生活比城市好。正是這樣,結合世界經驗和自己實踐,城鎮化概念本身需要做一些反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