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陳錫文:補短板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 發佈時間:2015-07-20 09:20: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國家開始著手謀劃、編制“十三五”規劃。在新常態背景下,編制“十三五”規劃同改革開放30年來的七個五年規劃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三農”領域需要新思路、新舉措。近日,清華大學舉辦“2015清華農村研究博士生論壇”,邀請陳錫文、胡鞍鋼等多位專家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下破解“三農”難題新思路講演獻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問題依然是改革的短板。”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我們要在短板上下功夫,就要在“五化同步”中補農業現代化的短板;在城鄉一體化中補農村社會發展的短板;在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補農民收入增長的短板;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補1億農民工市民化的短板。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陳錫文剖析了當前中國最緊迫的農業農村問題,包括糧食生産結構、糧食價格、農業國際競爭力和農業環境污染等問題。他認為,破解“三農”難題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當務之急則是要認清中國目前的大多數農産品特別是大豆、棉花等土地密集型農産品價格明顯高於國際市場價格這一事實。

  “當前社會關心的是農産品成本和價格的問題。有人説,既然進口糧食價格較低,何必還要生産這麼多?也有人認為,國內糧食生産成本高的原因在於規模小,應當把農民轉移走,發展規模生産。但我們應該明白,作為發展中人口大國,農業政策關係著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從社會層面上講關係著農民的生存生活問題。農産品進口要有度,不能影響到産業安全,更不能影響到農民的就業收入和基本權利。城鎮化率在不斷提高,城市和非農産業沒有能力吸納那麼多的農業人口,産生的社會問題將遠比經濟增長問題嚴重得多。”陳錫文強調,破解“三農”難題的“度”在於農民的生存和發展,在於農民的權益,否則短板不僅補不上,還會越來越短。

  陳錫文説,首先我們要承認農産品價格高於國際市場的現實,並採取措施,通過調整農業生産結構,生産滿足市場需求的農産品;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使農民的剩餘勞動時間得到充分利用;要推動農業經營方式的轉變和創新,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機械化使用程度和效率;探索新的土地流轉模式等辦法來化解矛盾。

  針對當前土地流轉規模有限的困境,陳錫文提出了兩種解決思路。“一種是採用託管模式,不流轉搞規模經營。第二種則是將土地經營權入股,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規模使用土地,接受年終分紅。現在從事經營的有兩類經營主體,一類是提供農産品的經營主體,另一類提供各個生産環節的服務。可以説,在我國城鎮化水準還不高的情況下,千家萬戶的小規模農業生産還將長期存在,農業現代化道路註定不會平坦。但怎麼走,辦法是可以探索和改變的。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條件讓土地集中連片,通過土地託管、入股、流轉等方式,尤其是大規模社會化服務,讓小規模農田也可以使用最現代化的農業大機械,降低成本,取得成功。”陳錫文呼籲,在政策上應當給兩類經營主體以同等的重視,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撐,這可能將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有效的途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