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行政處罰”何以變身為“行政激勵”

  • 發佈時間:2015-10-19 02:54:1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談股論市

  按照常理,一家公司受到處罰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不過,A股市場卻流行著“越臭越香”的傳統,一家公司受罰了,股票反倒變成了香餑餑。

  10月14日,*ST海潤發佈《關於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稱,公司及相關股東方存在誤導性陳述、短線交易等行為,遭江蘇證監局處罰。其中,海潤光伏被罰40萬元;公司原股東九潤管業罰款75萬元,此外,多名責任人也受到不同程度處罰。

  按照常理,一家公司受到處罰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不過,A股市場卻流行著“越臭越香”的傳統,一家公司受罰了,股票反倒變成了香餑餑。這一次,*ST海潤也不例外。在“行政處罰”消息的刺激下,10月14日和15日,該股連續拉出“一”字板漲停。

  管理層對上市公司的“行政處罰”何以變成了“行政激勵”?從表面來看,人們可以認為這是A股市場不成熟、投資者不成熟的表現,是市場投資理念的扭曲,是市場投機炒作的結果。這些説法當然都是成立的。但如果我們真的因此把皮鞭抽向投資者、抽向市場的話,那麼,監管的皮鞭就打錯人了。實際上,市場對*ST海潤股票的這種炒作完全是一種“中國特色”,這種炒作甚至可以認為是順勢而為。畢竟對於A股市場來説,這種“行政處罰”變成“行政激勵”有其內在原因。

  對於*ST海潤這種遭遇“行政處罰”的上市公司來説,“行政處罰”的出臺實際上意味著“利空出盡”。因為在“行政處罰”沒有出臺之前,*ST海潤背負著“退市風險警示”。自從今年2月13日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以來,該公司就不停地向投資者進行退市風險警示。如今“行政處罰”作出了,公司的退市風險也就解除了,“行政處罰”自然就變成了一種“激勵”。

  此外,這也與“行政處罰”的“雷聲大雨點小”有關。江蘇證監局對*ST海潤的查處堪稱是“皮鞭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就立案調查來説,甚至涉及可能退市的風險了,但最終的處罰只有區區的幾十萬元。包括對原股東九潤管業的多項處罰合併只罰款75萬元。這相對於原股東們因此違法違規所得到的利益來説,可謂九牛之一毛。

  就*ST海潤與公司股東們的誤導性陳述來説,帶給公司幾大股東的利益是巨大的。因為從今年1月23日發佈《利潤分配預案》到1月30日晚發佈業績預虧公告,這期間*ST海潤的股價大幅波動,而在此前後,海潤光伏三大股東紫金電子、九潤管業、楊懷進合計減持20億元,其中僅九潤管業一家就減持了1.57億股。面對如此巨大的利益關係,九潤管業數罪並罰僅罰款75萬元,實在只是“撓癢癢”。相信會有更多的“九潤管業”將勇往直前。

  與此同時,這也暴露出投資者保護機制的不健全。因為從程式上來説,在“行政處罰”作出後,投資者完全可以啟動維權程式來保護自身利益,如果投資者的損失都能得到賠償的話,那麼也夠*ST海潤與九潤管業“大放血”了,如此一來,“行政激勵”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但問題是,A股市場通過司法程式來保護投資者的機制不健全,尤其是沒有集體訴訟機制,絕大多數投資者的損失得不到賠償。因此,即便有少數投資者起訴*ST海潤與九潤管業,最終的賠償也將無傷大雅。“行政處罰”自然也就變身為“行政激勵”了。

  要改變這種局面,讓“行政處罰”充分發揮其震懾力,A股市場就必須對症下藥,否則,A股市場這種“越臭越香”的尷尬局面還會繼續下去。

  □皮海洲(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