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合理利用使貧困農民脫貧致富
- 發佈時間:2015-10-17 10:45:42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記者 孟永輝 張磊許新霞)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近年來,我國因人因地、精準扶貧在各地普遍開展。在一些貧困地區,網際網路+的全新概念和金融工具的使用讓群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找到新的路徑。
足不出戶把家鄉的土特産賣到全國各地,這是甘肅隴南市成縣農民段國強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借助網際網路,他的收入比打工時翻了好多倍。
段國強:‘@農民小段’的淘寶店主要賣幹貨,還有我的一個藍鑽店主要做蘋果,去年年底的話這兩個一年做了一百多萬。
隴南市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不少純天然的山貨不得不靜靜的躺在山林深處,“守著寶山出去打工”是當地農民最無奈的事。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全市280萬人,貧困人口接近84萬,佔甘肅省貧困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伴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隴南市瞄準了“電商扶貧”。為了形成電商發展的合力,隴南市成縣還成立甘肅省首家農林産品電子商務協會,首批入會會員就達到了1300多人。協會運作僅半年,就有上萬名消費者通過微網志和網店購買了隴南特産。截至今年十月,隴南市已組建電商協會327個,網店總數累積到6300多家,農産品網上銷售總額突破13億元。
甘肅省省委副書記歐陽堅: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産與全國的大市場實現了有效的對接,讓農民由於靠著電商的進入,他們的農副産品平均的收益增長20%,就光這麼一項,原來他可能銷售是三千塊錢,今年他可以接近四千元。
寧夏鹽池縣則通過金融扶貧的辦法幫助貧困戶發展産業,讓有限的財政資金髮揮出“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張國定是鹽池縣王樂井鄉的村民,貧困村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試點幫了他的大忙。
張國定:我困難的時侯可以説是女兒上學連五百塊錢的學費都拿不起,正好我在這個節骨眼的時侯,國家有了這麼個政策,互助資金每一戶能給貸兩千塊錢。
近年來,鹽池縣把貧困戶貸款抵押金的誠信度佔比,從原來的10%提高到60%,貧困農民最高可授信貸款10萬元。農民誠信、金融助力、制度監督、機制約束,促使金融扶貧由傳統的“給錢給物扶貧”向現代經濟條件下的“利益目標共進”轉變。政策的實施讓全縣貧困人口由原來的40694人減少到現在的28713人。
鹽池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主任何向東:咱們這個千村信貸金融扶貧工作自2012年啟動以來,已經累計發放4.86億,惠及1萬多農戶,貸款的回收率百分之百,不良率為零,實現了非常好的一個農民脫貧致富、信用社也取得盈利,幾方面多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