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醫改要鼓勵更多民企下河摸石頭

  • 發佈時間:2015-10-17 10:43:2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田舒斌 邱小敏)時值十二五規劃收官和展望制定十三五規劃之際,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無疑成為各項改革中最聚焦的話題之一。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這是人類最樸素的願望。

  中央已經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人民群眾健康水準進一步提高。”醫改在目標設置上明確把居民的需要作為優先重點,強調政府保障人民福利的責任,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中國政府的擔當。

  然而,作為世界性難題,我國又面對著人口多,每人平均收入水準低,城鄉、區域差距大的基本國情,決定了進入深水區的醫改是一塊實實在在的硬骨頭,期望改革一蹴而就並不理性,期望改革有一個現成的套路也不現實。怎麼辦?需要加大探索的力度,讓各方力量和有識之士都參與到其中來。而民營企業就是一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明確方向和框架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如何更行之有效地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進而形成重要的外在推動力,並且獲得重要的創新突破,形成跨越式發展,對於推進醫改進程,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2014年民營醫院藍皮書》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11月底,我國民營醫院數量已達到12166家,佔全國醫院總數的47.7%,但從門診和住院診療人次上看,民營醫院僅佔全國總診療人次的10%左右,收入佔比仍不足7%。

  發展的滯後説明政策落實乏力,發展的滯後也意味著潛力巨大。關鍵是如何找到障礙點,解決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並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援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此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2014年1月,國家衛計委等有關部門發佈了《關於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2015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又通過了兩個醫改文件,鼓勵社會辦醫、放寬中外合資合作條件;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進一步放寬準入,拓寬投融資渠道。將社會辦醫納入醫保定點範圍,對社會辦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征營業稅。

  政策方向已經明確,需要在實踐中鼓勵更多民營企業大膽探索,的確,我們已經看到,近年來民間資本已加速向醫療領域佈局,比如著名的網際網路巨頭BAT均開始了各自的動作,或打造線上醫療平臺,或從醫藥電商切入市場。知名民營企業康美藥業,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的中醫藥資訊化醫療服務平臺試點單位,率先推出全國首家民營網路醫院和智慧藥房等項目,創新性的將新興的資訊技術和醫療服務深度融合,讓醫療服務能夠及時、便捷、準確地惠及公眾。

  毋庸置疑,民營企業具有體制靈活、創新意識強等優勢,在健全規則的前提下,理應給予民營企業更大的空間;毋庸置疑,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資訊技術和創新思維已經在多個領域展現其威力,一旦尋找到有效路徑,實現與傳統領域的有效結合,往往總能夠産生超出想像的化學反應。

  面對當前複雜的醫療衛生發展現狀,面對13億中國人民的健康需求,推進醫改工作也需要借助創新思維,借助市場的力量。

  只有各方面形成共識、大膽作為,通過構建一個公平、開放、競爭和透明的市場環境下,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形成公立與非公立醫療機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我國醫療衛生環境的有效改善才更有保障,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改革才更有希望,中國人才能更快地告別“看病難”、“看病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