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比哭窮”的貧困生補助早該喊停了

  • 發佈時間:2015-10-16 18:29:40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華中農業大學有學生反映,學校在評定貧困生助學補助的標準中增加了一項食堂消費考核,女生中晚餐的消費要低於6.2元,男生要低於7.2元,否則就可能會被取消已經認定的貧困生資格,相應的助學金也將被取消,此舉引起熱議。

  “貧困生就不能吃好點嗎?”這是學生們普遍的質疑。與此同時,還有人翻出過去一些學校的“奇葩”貧困生標準:不能報考駕照、手機不能超1500元、不能有平板電腦、手錶和化粧品不能超200元……這些標準,從學生的角度看來,簡直就是對個人生活的粗暴干涉。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站到學校的角度就會發現,苦衷同樣不少:手裏不掌握學生家庭的實際財務資訊,也不可能去每個學生家裏調查,只能通過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判斷其是否真的貧困。就華中農業大學的這一規定來説,儘管從情感上有點難以接受,但也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用世界通用測評貧困的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來測評貧困生。

  高校貧困生補助問題爭議多年,剪不斷理還亂,個中原因,筆者認為有三:一是標準模糊,名額有限,造成學生只能在小範圍“比哭窮”。二是資訊缺失,學校不掌握學生家庭財務狀況,學生也不知道彼此真實情況,結果,申請時一哄而上,等著學校去篩選。三是事後懲處不力,對於冒領者沒有嚴厲的懲處措施。

  貧困生補助在某種意義上屬於慈善事業。而慈善工作最難的不是如何籌錢,而是如何把錢花對地方。否則,像近日新華社報道的廣西馬山縣,“收入超過貧困線並得到扶貧款的人員中,有343人是財政供養人員,有2454人購買了2645輛汽車”。扶貧款項發放如此失誤、低效、漏洞百齣,真還不如沒有。

  可以説,正是高校在這方面管理的無效,讓貧困生補貼的正面作用大打折扣,甚至負面作用大於正面作用。面對當前對貧困生補助的種種爭議,各高校真沒必要再“打補丁”了,而是徹底打破“選貧困搞直補”的老方式,由“扶窮”轉向“濟困”,由學校篩選發放轉向學生如實申請並擔責,並加大資訊公開力度。如此,才能徹底消除“比哭窮”的補助分配紛爭,讓“補貼貧困”真正變成“獎勵自強”。

  (摘自10月14日《京華時報》,作者周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