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響應中國倡議
- 發佈時間:2015-10-16 11:31:1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5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一帶一路”倡議與共同發展情況舉行吹風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建平介紹了有關情況,張建平稱,“一帶一路”具有四個開放包容的特徵,“一帶一路”的合作理念、合作的空間上、合作領域、合作方式是開放包容的。
張建平指出,在新型的國際區域合作平臺上,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互有需求。比如對於中國現在發展需求來講,我們現在最大的需求就是中國需要轉方式、調結構,調整失衡的經濟結構。比如中國的經濟失衡主要表現在製造業的比重過高,而服務業的比重太低。對於“一帶一路”沿線的很多經濟體而言,跟中國的情況可能正好是相反的,它們是屬於製造業嚴重發展不足,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要想富先修路”,第二是“無工不富”。但是如果大家看一看“一帶一路”沿線的很多經濟體,他們缺乏能源、缺乏基礎設施、缺乏工業化的進程,很多國家人口很多,但是他們很貧窮,甚至沒有擺脫貧困。
現在“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積極支援和響應中國的倡議。張建平進一步説,亞投行設立的時候,一開始主要是亞洲國家支援,但是發展到後來,有很多發達經濟體也參加進來,比如英國帶頭參加了亞投行。到現在為止,已經有50多個國家成為亞投行的創始國。亞投行未來重點支援的項目領域就是“一帶一路”上的這些項目。也就意味著這些國家對“一帶一路”的倡議作出了積極的響應。張建平稱,也有將近10個國家開始從戰略規劃的層面上來積極謀劃,也有很多國家積極行動起來,在“一帶一路”的平臺上和中國進行對接,從不同的産業領域和中國合作。我們也和有關國家商量相關的時間表、路線圖,為將來的長期合作奠定基礎。
此外,張建平就“‘一帶一路’建設的時候,都是企業自帶乾糧出去,自己帶著資本去投資,因為我們很多是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資本回收期比較長,在利用海外資本上有一些困難,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是否有必要去更好地撬動海外的資源和資本,以及如何更好地撬動海外的資源和資本,達到更好的效果”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張建平認為,現在國內的“1+3”自貿園區改革和試驗,其實對於中國來講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它承載的是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我們服務業開放,同時要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還要探索在自貿區當中新型的金融監管制度,以及海關監管制度等。
“現在很多省份都有積極性,來申請申報相關的自貿園區,推進當地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張建平稱,從這個意義上講,自貿園區實際上有點像在上一輪的改革開放中深圳經濟特區的作用,它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們國內符合條件去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的自貿園區候選城市還不少,像沿海有些國際性的大港,位列全球前十大、前二十大集裝箱吞吐港的港口城市,包括我們沿長江經濟帶的一些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區域性的中心城市,像武漢、重慶,另外像一些沿邊省份也有一些大城市是可以做陸上的空港,進行自由貿易,像烏魯木齊這樣的城市。
張建平進一步説,這些城市將來如果也能做一些自由貿易園區的話,就意味著在自貿園區當中它的貿易效率和投資效率要比非自貿園區高得多,服務業開放的範圍更大,會成為中國新一輪吸引外資進入到中國的服務業、進入到中國的高端製造業的高地和平臺,形成新的産業集聚,當然也會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到其他國家去投資、貿易的一個新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帶動作用是非常強大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希望自貿園區經驗的複製推廣能夠加快,加快推進我們整個的政府職能的轉變,也能夠為中國經濟在穩增長的過程當中找到新的支撐,作出應有的貢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