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來成就“聰明的工業”

  • 發佈時間:2015-10-16 06:17: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月15日下午,2015世界網際網路工業大會的現場正在進行一場“聰明的對話”,對話的內容是“聰明的工業”。對話的嘉賓來頭很大,他們來自於國內舉足輕重的3家製造業企業——海爾、聯想、華為。

  “能讓工業變‘聰明’的,一定是網際網路。”海爾集團輪值總裁梁海山説,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價值體現的重點與戰略思維都需要重新審視。海爾正進行一場針對網際網路的顛覆性變革,但這就像為飛行中的大飛機換發動機,艱難而危險。梁海山説,海爾正在實施智慧製造的“互聯工廠”計劃,截至今年已打造了5個整機互聯工廠和2個模組互聯工廠。海爾希望能夠在不斷試錯、糾錯的過程中創造網際網路工業轉型的樣板,同時在樣板操作過程中探索模式、建立體系。

  不僅僅是海爾,聯想和華為等傳統製造業翹楚都在思考著有關智慧化、網際網路化的升級路徑。聯想集團副總裁王紅光介紹説,在網際網路工業轉型過程中,聯想圍繞的核心理念是智慧連接,重點關注製造設備的生命週期、人與設備的連接、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連接、設備和數據之間的連接,以及人與數據的連接等。聯想希望在這幾個方面完成數據化到智慧化的全面解決方案,從而完成在雲計算大數據時代的落子佈局。

  華為的思路則相當務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傅依林介紹説,華為堅持把製造能力作為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首先強調的是特性製造能力,強調自動化。通過實現自動化過渡到智慧製造,並逐步在這個領域變成全球領先。

  在世界網際網路工業大會上,有專家詳解了資訊時代的工業變革內涵:用機器代替智力,提供個性化的工業製造。這樣的前提下,生産模式將重回多品種、小批量模式,也就是傳統的大規模製造將變為大範圍的定制。

  這一點,海爾已經邁出實踐的步伐。在對話現場,梁海山舉了一個例子:海爾在膠州有一個空調互聯工廠,解決了個性化定制的問題。海爾把空調變成一個網際網路的産品,賣到用戶家裏後並不是結束,空調自身可以感知用戶家裏的溫度和空氣品質。這個過程中,用戶使用和企業是始終進行關聯和互動的,在這個過程中用戶可以産生新的要求,海爾可以再生産更好的産品,提供更好的服務。這其實是從製造模式到普通硬體産品到智慧産品、轉換成服務的全面轉型,海爾搭建了全流程的體系,實現了從用戶到企業的全方位互聯。

  “我所理解的網際網路工業,是一種配備了多個電子感測器的機器,它可以看到、聽到、感受到,同時生成大量數據,經過複雜分析和數據篩選,為機器操作提供全新的方式,而後提供全新的産品。”傅依林説。華為現在就是先從自動化做起,從關鍵工序做起,讓機器逐步變成“聰明的機器”。在這方面,華為投入很多,從多年前就專注于雲計算中心、數據中心以及有線無線的連接,從而保證産品與服務的品質。

  轉型中的聯想也已經感受到新技術、新方案帶來的好處。王紅光説:“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我感覺聯想的生存能力更強了。下一步,聯想希望能夠與海爾、華為攜手打造製造業企業生態體系,一起尋找基於網際網路工業的更好的解決方案。”

  網際網路會讓工業變“聰明”是全球的共識,但目前並沒有可供借鑒的模式和經驗。實現網際網路工業的轉型,不僅需要工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更需要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3家企業的探索和實踐,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希望將來大家提起海爾、聯想、華為的時候,説他們不但是製造業企業,更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梁海山對網際網路工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