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羅文:“網際網路+”是製造強國的新引擎

  • 發佈時間:2015-07-02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羅文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當前,網際網路與製造業的融合正在日益加深,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發展方向和國際先進製造業競爭的制高點。我國是製造業大國,也是網際網路大國,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在這一過程中,要牢牢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快推進“網際網路+製造”發展,推動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當前,我國已具備了推進“網際網路+製造”的現實基礎。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進網際網路和製造業融合深度發展,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關鍵之舉。

  “網際網路+”引發製造業發展方式深刻變革

  “網際網路+”推動生産製造模式變革,智慧製造成為新型生産方式。網際網路在製造業領域應用日益廣泛深入,推動生産製造向著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方向發展。工業資訊系統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互聯互通和綜合整合,促進機器運作、車間配送、企業生産、市場需求之間的實時資訊交互,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産、産品整合組裝等全生産過程變得更加精準協同。工業雲平臺成為新型生産設施,為研發設計、加工製造、經營管理等生産經營活動提供資源支撐和服務保障,工業生産要素實現優化整合和高效配置。3D列印重塑産品生産組裝方式,虛擬設計、精準製造、數據製造的能力大幅提升。工業大數據應用將貫穿設計、製造、行銷、服務全過程,成為生産輔助決策的支撐,更成為企業生産的重要生産要素。

  “網際網路+”推動産業組織創新,網路化和扁平化成為企業組織結構的新特徵。通過利用網際網路,工業企業生産分工更加專業和深入,協同製造成為重要的生産組織方式,只有運營總部而沒有生産車間的網路企業或虛擬企業開始出現。例如,小米公司總部只有研發設計人員,其生産、物流、銷售等業務全部外包給合作企業,並通過網際網路與合作夥伴進行業務聯繫,運營著龐大企業網路。網路眾包平臺改變了企業的發包模式。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企業行銷渠道搬到了網上。供應鏈整合創新應用,使每個企業都演化成資訊物理系統的一個端點,不同企業的原材料供應、機器運作、産品生産都由網路化系統統一調度和分派,産業鏈上下游協作日益網路化實時化。

  “網際網路+”推動産業結構升級,製造業服務化成為産業發展新趨勢。製造業服務化發展有三種主要形態:一是工業企業利用網際網路開展遠端運維、遠端監控等資訊服務,實現製造服務化轉型。二是工業企業在推廣應用網際網路的過程中,衍生出資訊系統諮詢設計、開發整合等一系列專業性資訊服務企業。三是工業網際網路在應用中産生各類平臺型服務業,專門為工業企業提供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經營管理、市場銷售等網際網路資訊平臺服務,衍生出眾籌、眾包、眾設等新型資訊服務企業。

  “網際網路+”推動産業創新方式變革,協同創新成為産業技術創新的新模式。網際網路突破了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整合了各種優勢資源,形成跨領域、網路化的協同創新平臺。

  我國製造強國建設面臨新機遇新挑戰

  “網際網路+”為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提供了巨大空間。網際網路時代,企業不再是簡單地聽取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與用戶隨時互動,並讓其參與到需求收集、産品設計、研發測試、生産製造、行銷服務等環節。“雲”“網”“端”越來越成為製造企業發展的新基礎設施,用戶、原料、設備和産品之間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實時交互和有效交流,極大地促進了産品、裝備、管理、服務和産品智慧化水準的提升。

  “網際網路+”為發現培育新的增長點帶來了難得機遇。隨著外貿增長趨緩、內需拉動乏力、人口紅利減弱、資源環境壓力增大,我國製造業發展動力亟需由主要依賴傳統增長領域轉向新的增長點。隨著網際網路與各行各業融合的不斷深化,電子商務、眾包眾創、線上到線下等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醫療、遠端教育等新産業迅猛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網際網路+”為促進消費升級和激勵萬眾創新創造了良好條件。資訊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的創新應用推動了智慧終端、電子商務、線上服務、遠端培訓等領域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目前,我國擁有6.5億網民,3.6億網購用戶。如此巨量的市場規模,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如能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培育出眾多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將會極大地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的競爭地位。與此同時,網際網路也正在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在網路經濟下,不僅供應商、合作夥伴等利益相關者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中,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創客”“眾籌”“眾包”等方式獲取大量知識資訊,參與創新創業。

  “網際網路+”為製造強國建設帶來了重大挑戰。當前,網際網路技術正處於快速升級、持續換代的發展階段,由此將帶來系統相容、標準規範、升級維護等一系列潛在風險。我國在網路安全態勢感知、網路攻擊對抗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還較為薄弱,網路安全技術和産品研發不足,總體上仍缺乏應對網路資訊安全新威脅的有效手段。

  大力推進網際網路和製造業融合深度發展

  加快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制定和實施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指導意見,繪製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路線圖。加快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開發面向資訊物理系統研發應用的智慧控制系統、工業軟體和相關工具。推進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示範,培育智慧檢測、全産業鏈追溯等工業網際網路新模式。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推動形成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生産、銷售和服務組織方式。發揮網際網路企業的優勢,引導其加快和製造企業密切融合,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産業生態體系。

  大力發展智慧製造。面向國民經濟重點行業領域,發展智慧製造單元、智慧生産線、高檔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提高重大成套設備及生産線系統整合水準。結合汽車、裝備、電子資訊、航空航太、紡織服裝等行業特點,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雲製造、智慧物流管理。推進重點行業智慧製造應用示範,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分類開展智慧車間、智慧工廠、智慧企業試點。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健全服務體系、強化産業支撐、建立創新機制,逐步培育形成智慧製造生態系統。

  著力培育新型工業組織。引導製造企業革新理念,加快向網際網路生産方式轉型,建立以用戶為中心、平臺化服務、社會化參與、開放共用的新型組織模式。建設面向製造業的眾創空間,為用戶深度參與産品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生命週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網路空間和資源共用空間。鼓勵引導製造企業積極應用移動電子商務、線上定制、線上到線下等新型業務模式。鼓勵發展虛擬企業,支援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形成專業化分工、協同製造和産業鏈競爭等新型組織。

  推動製造業服務化轉型。引導和支援製造企業圍繞拓展産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強整合能力、滿足深層需求等,向服務環節延伸産業鏈條,發展線上監控、全生命週期管理、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新業務。大力發展面向製造業的資訊技術服務業,加快提高方案設計和綜合整合能力。支援融資租賃産品和服務創新,推廣大型製造設備、生産線等融資租賃服務。發展壯大第三方物流、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生産性服務業,創新業務協作流程,提高産業鏈整體效率。

  完善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圍繞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採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産學研用産業創新戰略聯盟等新機制、新模式,建設一批面向區域或全國的製造業創新中心,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用協同創新網路。支援建設重點行業領域製造業工程數據中心、科學研究和試驗重大設施、智慧製造創新設計應用中心,促進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開放共用。著力突破資訊産業核心技術瓶頸,加快積體電路、高端通用晶片、基礎軟體等核心關鍵技術創新。

  增強網路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資訊安全審查制度,加強供應鏈安全保護,對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使用的重要技術産品和服務開展安全審查,提高産品和服務安全可控性。加強能源、電力、航空航太、先進製造等重要領域工業控制系統,以及物聯網應用和關鍵裝備的資訊安全檢查、監管和測評,針對大型工控系統加強連接管理、組網管理、配置管理、設備選擇與升級管理、數據管理、應急管理等。加大自主智慧財産權工控系統的研發和産業化支援力度,結合重大科技專項等的實施,發展國産工控晶片、工控作業系統、系統整合技術以及安全防護技術。(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羅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