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城市的“金礦”
- 發佈時間:2015-10-16 01:30:5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驅動發展
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8月武漢市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達到8837件,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數量為3744件,分別比去年同期猛增近三成和五成。
這並不是武漢市第一次取得這樣的成績。2012年在全國50多個城市申報國家智慧財産權示範城市的評選中,武漢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摘得國家智慧財産權示範城市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武漢市重點聚焦“企業智慧財産權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智慧財産權強勢和優勢企業,營造全社會尊重智慧財産權、保護智慧財産權的文化氛圍,整合各方資源,出臺了一系列支援專利工作發展的政策,使武漢市躍上全國專利政策最優城市臺階。
創新智慧財産權工作管理思路
武漢市重點聚焦“企業智慧財産權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智慧財産權強勢和優勢企業。為了獎勵和扶持創新主體,武漢市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
對武漢地區企事業單位授權的發明專利按照每件5000元的標准予以資助;對從未申請過發明專利的企業當年實現發明專利申請突破的,按照每件4000元的標準給予資助,並正在嘗試鼓勵企業年發明專利申請達到20件以上,高校院所年發明專利申請達到100件以上,且年增長率達到一定比例的,也給予專利申請費的支援等。
與此同時,為適應發展需要,經國務院批准,2012年9月3日,中央編辦批復設立專利審查湖北中心。2013年1月18日,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正式落戶武漢。
目前,該中心已進入常態,主要負責發明專利審查和地方智慧財産權服務。預計2015年將完成11萬件發明專利的審查。
在一系列激勵政策推動下,2014年武漢專利申請與授權量出現較大增長,其中最具含金量的發明專利增長明顯,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11871件和3874件,增速超過20%。截至去年底,武漢有效發明專利達15007件,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六。
數量增長的同時,企業運用智慧財産權獲利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據武漢市科技局(市智慧財産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市158家智慧財産權重點培育企業共實現産值7058億元,稅收超過900億元。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我們為什麼如此重視專利?因為專利給企業發展帶來了超額收益。”華爍公司副總裁袁明説。
華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湖北省化學研究院轉改制而成立的股份制現代企業。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華爍科技公司累計申請專利總數達178件,其中發明專利17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2件,累計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30件,美國、南非專利各1件。
在公司內部,華爍科技領先全國獨創智慧財産權收益“繼承法”:公司結合轉改制,將智慧財産權量化成股權,按貢獻分配給發明人。專利的發明人,無論退休或是離職,都可按股份享受收益。去世後,子女也可繼承此項收益。這一制度極大激發了員工發明創造的熱情,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員工自身價值也得以實現。
“我們不是要自己生産,而是要為生産企業提供可用的技術。”袁明認為這恰恰是現代科技企業該做的事,“與國外企業動輒上億元的專利許可收費相比,我們這次嘗試還是個小個子,但它體現了中國市場對智慧財産權創造的尊重。三流企業賣産品,一流企業玩標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前8月,武漢市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分別達到4332件和1752件,其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同比增長30.8%。截至8月底,全市發明專利申請超100件企業達到6家,已超去年的數量;發明專利申請超50件企業達到10家,開展發明專利申請“掃零”企業達200家。
武漢市科技局(市智慧財産權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志振表示,全面改革財政科技資源配置方式,推動企業自主確定研發方向、選擇技術路線自主創新、吸納科技成果,通過“資金變基金、間接補、後補助、獎勵”等方式,支援企業創新發展。
激發高校創造創新活力
“武漢擁有眾多的高校,相當於一個巨大的‘智庫’。”武漢瑞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佘有緣介紹,公司于2010年12月創立,已在全國範圍內十多家大型企業的一百多座各類鍋爐、加熱爐及退火爐成功進行節能改造施工,“以我的團隊為例,不少項目都是依靠與高校教師的合作才得以順利推進。”
統計顯示,今年1至8月武漢地區高校院所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3734件和1818件,同比分別增長22.5%和50%。已有27所高校申請了發明專利,其中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武漢大學等9所高校的發明專利申請超過100件;有20所高校獲得發明專利授權,其中獲得百件以上發明專利授權的高校達到5所,僅華中科技大學今年就已經獲批發明專利430件。
武漢市科技局(市智慧財産權局)表示,下一步,將圍繞武漢市重點優勢産業,推動武漢市企事業單位加快專利佈局,增強企業、高校和院所自主創新和專利創造能力,高標準建設國家智慧財産權示範城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