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購買電子産品謹防商家忽悠 花高價買回低端貨

  • 發佈時間:2015-10-13 16:31:16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慶期間,不少市民到家電商場、超市購買自己喜歡的電子産品。記者從消協了解到,由於消費者對購買的商品並不是十分精通,個別黑心商家一番忽悠,使一些消費者花高價錢卻買了低端貨。知曉上當受騙後,進行維權困難多多,不僅沒有增添節日的喜慶,卻帶來了煩惱。

  在天津大學上學的小張,想購買一款筆記型電腦。他來到鞍山西道一家電子商城,被異常熱情的商家一番介紹,弄昏了頭腦。“你要的這款沒貨了,推薦你另一款,跟這個價錢差不多,性能還比這款強不少。”商家言到。不過並不是當場交貨,而是離開商城來到了商家設在高層的辦公室內。一番忽悠之下,小張買下了電腦。回到學校上網搜索,發現購買的電腦花了高價不説,性能並非商家所言,不高反低。找到商家討個説法,不但不予退貨,還被對方一通諷刺挖苦。

  消費者錢先生日前在購買手機時,也被商家忽悠了一把。今年50多歲的錢先生在和平區某運營商的營業廳本打算購買一款交話費送手機的名牌手機。但營業員告知他,這款手機沒有了,另一款手機也可以參加此活動。錢先生在營業員的一再推薦下,購買了該款手機。回家使用時,上網搜索發現,營業廳價格比市場高不少。錢先生找到商家討要説法,對方卻是一再推諉,並謊稱是錢先生自己選定的,與商家無關。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商家的做法並非新招。消費者前來購買時,通過一番攀談,知曉消費者對電腦、手機知識並不掌握,進而一番忽悠,消費者此時的防禦心理被攻破,落入商家事先設置的陷阱。消費者購物中,商家不會留下任何不利於自己的手續,而管理部門僅靠消費者沒有十足的證據是無法進行處理的。如果消費者打算用法律手段進行維權,也面臨著提供有效證據,時間是否充足等。

  消費者協會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部分營業員會誇大商品的使用價值,其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掏高價錢買低檔貨。作為消費者,不能一味聽從商家的介紹,要有自己的主張。自己看好哪款商品,就買哪款,不要被商家的言語所左右。在購買電腦、手機之類的商品時,消費者要先了解一定的商品知識。在選購時,就要以自己掌握的知識去判斷商家的介紹,如果超出自己了解的範圍,寧可暫時不買,也不要盲目為省事,圖快捷,而買回了給自己增加煩惱的“燙手山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