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巴頭溝裏“紅果子”的故事

  • 發佈時間:2015-10-13 08:29: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彭丹梅

  十月是河北圍場最美的時候,藍天白雲之下,群山環繞之中,綠色、黃色和紅色的樹葉交相掩映,層林盡染。這裡已經提前進入了深秋。

  張家灣鄉巴頭溝村海拔800多米的林果園裏,栽的都是適合寒冷地區生長的早熟小蘋果,像金紅、黃太平等。放眼望去,蘋果樹漫山遍野,果子如同鮮艷的瑪瑙挂滿枝頭;走到樹前摘一顆嘗嘗,酸甜可口,那叫一個爽!如今,巴頭溝村建起萬畝果園和千畝苗木基地,成了全縣最大的果樹專業村,全村農民每人平均收入1萬元以上。你怎麼能想像到,以前這片果園曾經是兔子都不拉屎的荒山坡?當時,誰也不願意當村黨支部書記,窮家難當啊!

  張家灣鄉黨委書記畢成果介紹説,是村黨支部依託合作社這個好抓手,帶領農民走出了一條特色産業富民的成功之路。

  1

  黨員:帶著群眾幹,做給群眾看

  山坡上,一位50多歲、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漢子向我們走來。“這就是巴頭溝村黨支部書記、禦香果品生産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彭忠。他可是我們的致富帶頭人啊!”畢成果向記者介紹。

  彭忠話不多,但思路敏捷,概括能力強。應對記者採訪,回答句句精到。

  談到帶領村民和社員種果樹的初衷,彭忠説,巴頭溝村四面環山,有林面積4萬多畝,無霜期120天左右,非常適合發展林果産業。20多年前,他還在木蘭林管局山灣子林場當技術員,當時圍場縣委、縣政府發佈了《生態農業建設十年規劃綱要》,提倡發展林果産業,要重點打造一批林果産業專業鄉、特色村。彭忠意識到家鄉的發展機遇降臨了!1988年,他毅然辭去了林場的工作,回到村裏。身為黨員的彭忠,在自家承包地裏建起了全村第一個果園,佔地20畝。四年後,果樹進入盛果期,畝收益達到800多元,是當時種植玉米的3倍還多。黨員帶著群眾幹,先要做給群眾看,宋景武、張國鋒、于謙三名老黨員找到彭忠,“我們跟著你一起幹行不?”“行!”在彭忠的指導下,他們很快也建起了自己的果園,當時的總面積達到了100多畝。

  在黨員的示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種起了果樹。2002~2004年三年間,村黨支部看準國家退耕還林工程的啟動實施,在時任村委會主任彭忠的努力下,爭取到了退耕還林指標6000多畝,把全村50%的耕地和坡度在30度以上的荒山、荒坡全部栽上了果樹,現在已經擴大到9300多畝,其中達到盛果期的有6450畝。指著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林果樹,彭忠自豪地説,現在全村98%的農戶都種上了果樹,除了蘋果,還有李子、梨等等。果樹栽植面積最多的戶種了110畝,最少的也有2.5畝,基本上實現了家家有果園、人人有果樹。

  2

  合作社:先種“金蛋蛋”,再養“溜達雞”

  一路走著,迎面碰到了上山來料理自家果樹的禦香果品合作社社員彭雲。記者問他這幾年的收成咋樣?他笑嘻嘻地摸摸頭,説:“去年我家一等果和次品果賣了5萬多塊錢,今年蘋果剛摘下來,收成也不錯。”説話間,他望向一直笑而不語的彭忠,“要不是黨支部指導領著合作社一點一點幹,我們也不會有今天。”

  2007年,為了更好地抱團發展,剛剛當上村黨支部書記的彭忠和村黨支部的30多名黨員帶領群眾成立了禦香果品合作社,實行“統一科技培訓、統一品種引進、統一施用化肥、統一噴灑農藥、統一檢驗檢測、統一包裝銷售”,蘋果銷往內蒙古、北京、廣州、深圳多個地區,拓寬了銷售渠道。現在,合作社有盛果樹3000多畝,初果樹2000多畝,今年的産量估摸著有350萬斤,早就被預訂一空了。

  為保證果品品質和品質,合作社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果品行家裏手,對社員進行種植技術、電子商務資訊等方面的培訓,大力培養技術能手,形成了黨員帶頭,社員跟著學的熱潮,已經有120多人獲得了果樹修剪從業資格證書。現如今,不管村民誰家的果樹需要剪枝,一個電話,這些剪枝能手立刻就趕了去。尤其是合作社裏的黨員,常年義務幫助村裏的村民剪枝。社員黃永明感受最深,“我家有70多畝果樹,到剪枝的時候根本就忙不過來。每年鄭國武都來我家幫忙,修剪得又快又好。要是沒有這些黨員,我們村不會發展得這麼快。”

  現在,禦香果品合作社社員每人平均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老黨員張國鋒高興地説:“有了合作社經營,避免了果農‘單一作戰’的風險,果品成了大産業,‘果蛋蛋’變成了‘金蛋蛋’。”

  金紅蘋果不愁銷路了,彭忠又看到了另一條致富的路。這一回,還是黨員帶頭,充分利用果樹之間的空閒區域,採取“林果兼作”、“林木結合”的方式,發展林苗、林藥、林禽等林下經濟,從單一發展果品逐步擴展到林苗、林藥、林禽多種模式並存。昔日的小山村變得滿目綠茵、瓜果飄香。

  “我在果樹下養了2000隻柴雞,大傢夥兒都管咱的柴雞叫‘溜達雞’。”社員李樹軍一邊給雞喂食一邊介紹。山林裏散養的雞疫病少,成本低,雞肉品質高。雞吃林子裏的蟲,保護了林子,節省飼料不説,糞便還林還增加了林地肥力。在市場上,這些“溜達雞”可是搶手貨,一斤能賣到15元呢!

  3

  致富帶頭人:“拉車”不鬆勁,造福桑梓間

  説起現如今的生活,合作社社員鄭國武很滿足。他是1995年和彭忠一起開始種果樹的,現如今有60多畝。一家四口光果樹收入每年就有10多萬元,再加上苗圃什麼的,一年20萬不成問題。“我今年又整了10多畝荒地。現在只要有地,我就想種上果樹。”説完這話,鄭國武嘿嘿一笑。

  帶領社員和村民致富了,按説彭忠也應該松一口氣,好好休息休息了。可是,彭忠對合作社的發展還是不滿意,果樹種了20多年,經驗也有了,品種也調了,可是畝均1.2元/斤的價格和十幾年前相比,沒有明顯提升,彭忠心裏急呀!靜下心來琢磨,跑到市場上調研,彭忠想明白了,雖然金紅蘋果口感好,可是保鮮時間短、耐儲性差,和其他水果上市沒有形成時間差,拖了競爭力的後腿,再加上包裝簡陋,直接影響了金紅蘋果的價格。

  怎麼辦?建冷庫,延長保鮮期,錯季銷售。説幹就幹!依靠合作社這個平臺,彭忠爭取到政府補貼17萬元,剩下的由合作社自己出資,一個佔地360平方米的冷庫開始了建設,11月底就可以竣工。

  為了提高蘋果的附加值,彭忠還打算明年開春種上3000多盆設施果樹放進冷庫,6月中旬再移植到大棚裏,等到春節時,果子熟了,就可以上市了。按彭忠的説法,這叫“休眠”。讓盆栽果樹夏季休眠,冬季上市。到時候,盆栽水果的獨特性和藝術性,加上春節前後的特殊需求,保守估計也能賣到8~10元/斤,打進高端市場不成問題。

  雖然看起來彭忠總是精神飽滿,鄉親們都知道,其實他是一個病人。2013年,彭忠被查出得了肝癌,肝被切除了8公分。今年春天,他的肝上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病灶,3月份剛剛從上海治療回來。看著彭忠忙前忙後,鄉親們心疼啊!但是,望著滿山的果樹,彭忠卻欣慰地笑了:“長命百歲是每個人的願望,能把有限的時間用在父老鄉親身上,還能有所成就,大家都還記得我,值了。”

  在黨員+合作社的帶領下,巴頭溝村富裕了,張家灣鄉其他的村也跟了上來。“通過學、幫、帶,讓周邊的窮山溝也都變成富裕村。未來,我們張家灣鄉的目標,就是以打造千畝園和專業村為重點,將林果産業向區域性規模化發展,用成熟化的管理模式推進鄉村經濟、生態的提升。”有了巴頭溝的樣板,張家灣鄉鄉長李韆鞦底氣很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