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毛豆遠銷日韓 撬動“中國豆”華麗升級
- 發佈時間:2015-10-12 11:00:00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毛豆作為價廉物美的高纖維“冠軍”,已是普通市民的家常菜。而一粒粒上海毛豆,正在成為全國百姓餐桌的綠色常客——幾乎每兩盤毛豆中,就有一盤是來自上海的毛豆品種。原來,上海市農科院原創的青酥系列毛豆聲名遠播,幾乎覆蓋了全國90%以上春播毛豆生産區,更成為中國毛豆出口日本、南韓的主力品種。
火眼金睛挑選毛豆
入秋的清晨有點涼,市農科院園藝所研究員顧衛紅和兩位博士弟子一道,已經下地幹活了。撩開沾著泥土的門簾,鑽進兩米高的塑膠大棚,熱乎乎的濕氣撲面而來。一株株彎彎的小豆苗,在制冰盒式的小盆穴裏青蔥翠綠,煞是可愛。
“等它們再長幾天,就會移栽到田間。”旁邊地壟間,先期移栽的豆苗明顯長高了,有的挺拔,有的茂密,有的稍微打蔫……顧衛紅蹲在泥濘的田埂上,手把手指點學生,如何分辨葉片、葉色或株型,“千里挑一”選出身強體壯抗逆性強的好豆苗,進入下一步育種實驗。看葉識豆苗!憑藉著二十多年的毛豆育种經驗,顧衛紅練就了一雙育種“透視眼”,能看透每一株毛豆苗的整個生長期,找準果實大、口味糯、還沒有豆腥味的好豆種。
創新菜用大豆技術
長期以來,我國居民食用的毛豆,只是大豆生産的“副産品”——不能做糧用的,就來當菜吃。由於我國菜用大豆中的和糧用大豆沒有特別的區分,毛豆也就是傳統菜用大豆,都是糧用品種兼作菜用,産品外觀和食味品質均不符合國際市場需求。“傳統毛豆大多為夏播栽培型,生育期長,上市晚,采收期短,尤其鮮籽粒小,冷藏加工後口感硬澀,豆腥味重,品質差,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對菜用大豆品質需求標準,嚴重制約了我國菜用大豆生産的可持續發展。”
為此,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顧衛紅帶領課題組在國內率先開展春播專用型(鮮食加工兼用)毛豆新品種的選育研究。早春種毛豆,弊害多多,溫度低、多陰雨、光照弱,足以讓豆苗夭折。研究人員瞄準春季毛豆“逆生長”難題,在廣泛收集研究國內外菜用大豆品種資源基礎上,挖掘耐低溫弱光性強的大豆種質,創新菜用大豆的育種技術和理論,並以國際市場菜用大豆品質標準為攻關目標,充分發掘利用上海地方優異菜用大豆資源。
上海毛豆走向世界
最終,上海成功育成耐低溫、不怕弱光的優質豐産毛豆新品種。“這些品種可以讓我國傳統的菜用大豆慢慢獨立,不僅可以一如既往夏秋播種,更自成體系適應我國大多數地區的春季環境,成為一年四季均可播種上市的專用毛豆。”顧衛紅告訴記者,毛豆已經成為我國出口大宗蔬菜,僅長江中下游地區年栽培面積就達300萬畝以上,全國超過千萬畝。而“滬寧95-1”和“青酥二號”等上海原創的近十個毛豆新品種,在國內十多個省市累計應用已達900萬畝以上,覆蓋了全國90%以上春播菜用大豆生産區。近三年,由上海毛豆繁育出的新品種良種1227.5萬公斤,創直接經濟效益983.2萬元,在蘇浙滬皖鄂累計新增應用新品種230.8萬畝,農民新增收入9.7億元以上。
目前,“上海毛豆”因綠色安全有保障,産量高、顆粒大、口味好,綜合品質已經達到國際先進地位,不僅深受我國南北方居民的喜愛,更大量出口日本、南韓以及東南亞。“在上海毛豆堅持不懈的育種創新中,傳統菜用大豆徹底完成了華麗升級,中國也正在成為世界毛豆生産、消費和出口第一大國。”顧衛紅説。(記者 馬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