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還是“新舊醫”
- 發佈時間:2015-10-10 01:31:2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玉淵雜譚
屠呦呦這次獲獎,立刻引發了新一波中西醫爭論之潮。其實,看看另一個抗瘧疾藥“奎寧”的歷史,答案就在裏面。印弟安人一直靠服用金雞納樹皮來治療瘧疾,這事被歐洲人發現,並引種到他們的熱帶殖民地。1820年,法國醫學家從金雞納裏面提取出奎寧和金雞寧兩種有效成份,遂成為一種現代藥物。
那麼,有人認為它是印弟安醫學的偉大成功嗎?顯然在西方沒有,中國也沒有。可能在它的原産地秘魯,當地人會紀念它吧。
實際上,中西醫之爭是一種名不正導致言不順的人為爭論。民國初年,現在被稱為中醫的那些東西,曾經被叫作舊醫,反之,西醫則被稱為新醫。這樣稱呼才名正言順,不知為什麼沒有延續下來。舊醫曾經有用,我們應該對古人表示敬意,但舊醫現在已經過時,被更高效的新醫所取代。在如今的西方,各種舊醫被稱為補充療法,也算是名正言順。
歷史上所有舊醫,不管是中國、阿拉伯、歐洲、印弟安,還是其他什麼地方的,都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靠個人經驗診斷,因為沒有現代醫學儀器,當然只能靠醫生觀察。甚至我認為,聽診器都是西方在舊醫時代的殘存物。現在我們去醫院看病,醫生已經很少用這個東西,都是直接開化驗單。化驗室裏面坐著的也不是經驗豐富的“老西醫”,年輕護士就可以操作儀器,個人經驗總是不如儀器可靠。
二是靠天然藥物治療,因為沒有什麼深加工手段,更不可能靠化學方式合成新物質,就只好如此。上述金雞納霜,就曾經被傳教士作為一種西方本草給康熙治過病。那才是真正的西醫——西方特色的舊醫!另一種“西醫”名藥阿斯匹林,前身是從柳樹中提取的水揚酸,只有在舊醫時代它才是典型的西醫藥物。
在舊醫時代,中國曾經建立起世界上最發達的草本藥物系統,《本草綱目》曾經是“東學西漸”的重要內容,為許多西方醫生和學者所借重,達爾文就引用了其不少記錄。但它在新醫時代只能成為歷史文獻。
第三,舊醫的理論基礎是各種傳統自然理論,沒有現代生理學指引,雖然有些療法有效,但相當一部分不僅不治病,反而有害。比如西方舊醫認為,人體四種體液的比例搭配激發出各種生理變化,比例失調就會生病。他們憑藉這種理論發展出“放血療法”,這種方法當然冶不了什麼病,美國國父華盛頓就死於放血。當時,歷史已經快走到新醫時代的門坎前。
所以,當洋務運動打開國門時,中國人引進的不是西醫,而是發生於西方的新醫。如果把新舊醫這樣的命名延用到今天,我想爭論會少得多。
屠呦呦發明的,是用乙醚從黃花蒿中萃取出來的物質。她和她的團隊靠著電子顯微鏡這些現代科研手段確認了青蒿素的藥用價值,並且經受住了各國新醫的檢驗。而在中國舊醫裏面,它要用水煎成湯劑送服。
現在我們要給瘧疾病人用哪一樣?我想病人家屬都會正確選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