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紅色聖地延安的“綠色革命”

  • 發佈時間:2015-10-09 07:31:3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劉剛文/圖

  走出延安機場,藍天白雲下一片綠綠的山崗讓記者大吃一驚,15年前印象中的黃土高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綠色。陜西省林業資訊宣傳中心副主任巨炎武告訴記者,實施退耕還林、天保工程以來延安地區已經發生了由“黃”向“綠”的變化。

  安塞腰鼓的窘境

  延安曾經是紅色革命聖地,但也曾淪為黃土飛揚、荒涼苦寒、貧窮落後的代名詞,“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門前刮過……”成為延安脆弱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

  “糧田上山了,卻打不下糧食,每家種四五十畝地,都可能還餓肚子。”59歲的延安漢子李仲幫有著不堪回首的痛苦回憶。

  自從上個世紀末始,一場綠色革命在這片土地展開,據統計,實施退耕還林以及天保工程以來,延安的植被覆蓋率從46%提高到67.7%,退耕田地1000萬畝以上,治溝造地15.6萬畝,高標準糧田面積的增加使得山綠了,農民家的糧多了。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農民王富忠説:“現在一畝溝地的糧食産量,能頂五畝坡地。”

  巨炎武告訴記者,由於生態環境改變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安塞腰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過去,安塞腰鼓隊是由頭扎白羊肚手巾的精壯陜北漢子組成,他們在黃土高坡上腳踏厚厚的黃土,前進、後退、踢腿、轉身,展轉騰挪,黃塵滾滾,粗獷豪放。但如今山坡都披上了綠裝,他們再也找不到厚厚的黃土做為自己的舞臺了……

  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延安人以執著的“延安精神”,為貧瘠的黃土高坡披上了一道道綠裝,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短時期內實現“生態可逆”的樣本。

  陜西“一葉肺”不斷壯大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人們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和陜西的“一葉肺”,在延安市橋北林業局,記者採訪了堅守在這裡的綠色守護者。

  橋北林業局局長賈生平介紹説,橋北林區位於延安南部的富縣境內,轄區總面積454萬畝,天然林面積322.6萬畝,森林覆蓋率76%。西靠子午嶺主脊,北臨毛烏素沙漠邊緣,地處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腹地、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可謂陜北地區生態安全的“橋頭堡”。

  “林區的生態功能決定了我們工作的公益性、非營利性。”賈生平告訴記者,“我們的護林員是沒有節假日的,越是節假日,越是森林防護的重要時期,為了守護那片綠色,我們的護林員忍受著常人無法想像的孤獨、寂寞和微薄收入帶來的家庭困難。”

  據統計,實施天保工程以來,橋北林業局已經累計造林86萬畝,森林蓄積量由建局時的935萬立方米,提高到119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61%提高到77%,實現了面積、蓄積量、覆蓋率三增長。

  這裡“凝固”了數百萬噸二氧化碳

  登上子午嶺蜿蜒的山脊,至今還可以依稀看到一條沿主峰走向的車馬大道遺跡隱沒在林海之中。這就是秦王朝修建的以秦都咸陽為起點、直達今內蒙古境內的秦直道,被譽為世界最古老的“高速公路”。

  在秦直道旁一片空地上,橋北林業局無人飛機嗡嗡升空。由13架無人機、24名機手組成的林區無人機監控大隊,配合地面視頻、紅外線監控設備的運用,現在已可以實施對整個林區監控的無縫對接。

  在橋北林業局的監控室,記者看到監控錄影顯示,成群的野豬在林中覓食,黑鸛、金雕、野雞、野兔甚至金錢豹悠然地在林中出沒……

  按理論計算,森林每生長1立方米木材,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約850公斤,那麼就是説,每增加1萬立方米森林蓄積量,就可以吸收大氣中0.85萬噸二氧化碳。賈生平告訴記者:“從橋北林業局建局以來,林區森林蓄積量增加了近264萬立方米,折合吸收二氧化碳可達224萬噸。我們的林區已經不僅僅是在維護延安地區的生態環境,同時也為全球的碳回收作出了我們的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