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延安: 移民搬遷入規劃 增收富民保生態

  • 發佈時間:2015-05-21 06:34:1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原來在村子裏住的時候,路也不好,幹啥都不方便。住在這兒,水、電、道路、太陽能熱水器啥都有,二兒子結婚的新房也打算安在這。”4月底,陜西延安市寶塔區馮莊鄉賈莊村村民任志勝,剛搬進扶貧搬遷點裏的新家,一幢2層共8間的小樓,一家人正興高采烈地籌備兒子的婚事。

  延安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長期以來,居住在偏遠山區的貧困群眾,對周邊生態資源的過度開墾和亂砍濫伐,導致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惡劣的生態環境極大地制約了當地發展。目前全市還有3個國家級貧困縣,6個省級貧困片區縣,30萬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絕大部分居住在危舊土石窯洞中。

  任志勝一家人原本住在村裏的三孔石窯裏,打過工,也做過點小生意,一年收入也就1萬元左右。“現在住在這兒,設施完善,和城裏人享受的一樣,而且農村空氣好,環境好。我也不用太累,把我這幾座大棚照看好,一年就可收入12萬元!”順著任志勝手指的方向,離新房子不遠處,就是任志勝的3座大棚。

  “搬遷搞得好!家裏的好日子可是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任志勝告訴記者,他家的新房子,扶貧移民搬遷補貼、危窯危房改造補貼、保障房補貼加起來給了6萬多元,而他家的山地日光大棚主要種植甜瓜。因為是政府扶持的配套産業,他只需要負擔一部分費用投資草簾、大棚覆膜就夠了。

  為徹底改變過去的搬遷模式,延安市把扶貧避災移民搬遷融入城鄉統籌發展城鎮體系建設規劃之中。堅持移民搬遷與城鎮體系建設相結合,與農村扶貧開發和災後重建相結合,與各類産業園區建設相結合,與退耕還林生態建設相結合等“四個結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至2013年,全市共新建移民搬遷安置社區77個,目前已經有5.8萬人搬遷入住新居,2014年延安市啟動實施扶貧避災移民搬遷4萬戶、14萬人,規劃建設搬遷安置點129個,其中市區、縣城、重點鎮和新型農村社區搬遷安置比例達到91%。

  延安市優化搬遷安置方式,堅持向一個市區、12個縣城、33個重點鎮和100個新型農村示範社區布點,實現搬遷群眾居住樓房化、管理社區化、環境生態化、公共服務均等化,70%以上群眾向市區、縣城、重點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6層以上的樓房集中安置,其他搬遷群眾結合産業園區建設、災後重建、鎮村綜合改革和美麗鄉村建設、革命老區村和傳統文化村鎮保護建設等統一規劃就近或就地集中安置,同時做到“四優先一免費”,即優先搬遷特困戶、貧困戶、受災戶、避災戶,對於搬遷人口中的“三無”特困戶由政府免費提供不超過60平方米的共有産權房進行安置。在搬遷安置點建設上嚴格按照房屋主體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産業發展、能力建設、生態環境、後續管理機制配套建設的“一體六配套”模式整體推進,讓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市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6.89億元,24.18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8.97%下降到13.2%。2015年延安市計劃啟動搬遷5萬戶、17.5萬人,其中70%以上群眾向市區、縣城、重點鎮和新型農村示範社區集中安置;不超過30%的群眾統一規劃就近或就地集中安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