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
- 發佈時間:2015-10-09 05:52:4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喜馬拉雅之光》《大地之歌》《最後的樂園》……一曲曲散發著濃郁中國韻味的音樂時而流利酣暢,時而清揚婉轉,就像在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葉小鋼的音樂喜歡調用中國傳統元素,他説,他的根在這裡,腳下的土地是他取之不盡的素材庫。
有人聽過他的《喜馬拉雅之光》後説,仿佛看到了冰峰和聖湖。為了尋找真正的天籟之音,他曾五進西藏。“我從1985年就開始做西藏題材的音樂作品,西藏之美是沒有到過那裏的人永遠無法想像的。”葉小鋼説。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葉小鋼開始給影視劇配樂。同劇組一起出外景是采風的好機會,對於在鄉野山間放逐心靈,他樂此不疲。跟《玉觀音》劇組去中緬邊境時,他的靈感不斷迸發;和解放軍戰士一起到抗洪第一線,他更是身穿迷彩服躍入洪水中,這樣特殊的人生經歷後來被寫進《驚濤駭浪》。
走遍大江南北,葉小鋼帶回了無數流淌在人們心底的旋律:1996年,他創作的電影音樂《人約黃昏》獲上海東方電視臺頒發的“最佳電影音樂獎”;1998年,電影音樂《半生緣》獲香港第十七屆電影金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提名獎;2012年,憑藉大型交響史詩《喜馬拉雅之光》,他獲得第88屆美國古根海姆基金會作曲大獎……
多年行走于山川江河之間,葉小鋼的音樂視野不斷拓寬,內心深處卻始終有一份牽掛。他在湖北走過好幾次,也哭了好多次。在小三峽的淺水灣裏,他遇見許多小孩泡在水裏唱歌,邊唱歌邊收錢交學費。看到這一情景,他的心一下子緊起來,眼淚奪眶而出。還有一次,他在火車上遇到幾位學習音樂的學生,都來自貴州貧困地區,“帶隊老師認出了我,希望我給這些學音樂的窮孩子簽名留念,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把自己關在廁所裏任眼淚嘩嘩地往下淌”。
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葉小鋼提出倡議:“號召廣大作曲家和有識之士,為全國、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寫10000首校歌。”隨後,他率領中央音樂學院的師生來到甘肅臨洮縣二中實施“送校歌計劃”。
葉小鋼認為:“孩子們不光需要校歌,還需要文化熏陶。”儘管生活條件艱苦貧困,但孩子們唱起歌時愉快的表情,讓音樂家為之動容,也讓他們對中國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葉小鋼認為,只有加強美育教育、形象思維的教育,才能更多激發孩子的想像,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他希望自己的音樂美麗、美好、高質、天真、勵志;能濾去世界的塵埃,給予人堅定的信心,和面對世界的從容與寬厚。這種狀態,需要時間與磨礪,更需要腳下這片土地的浸潤和滋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