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五水共治”建設美麗浙江

  • 發佈時間:2015-10-09 05:52:1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近年來,浙江以“五水共治”為突破口,倒逼經濟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浙江兩年共治理黑臭河5058公里,完成農村污水治理設施超330萬戶,建設雨水管網2845公里。生態紅利鑄造的“美麗浙江”日漸呈現。

  全民治污建設美麗鄉村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認為,“五水共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像一個手掌的五個指頭,既要能捏成一個拳頭,集中力量、重拳出擊,又要善於“彈鋼琴”,統籌兼顧、分清主次。

  9月17日,記者來到浙江海鹽縣劉莊村,一塊水質公示牌引人注意——公示牌上張貼的水質檢測數據單足足有2釐米厚。兼任劉莊村“第一書記”的海鹽縣委書記沈曉紅告訴記者,每個村都有一塊水質公示牌,第三方公司每月進行一次水質檢測,並將檢測值、水質定類、水質排名等張貼在水質公示牌上。

  公示水質是為了完善“河長制”的落實。距“水質公示牌”不遠處,立著一塊“河長公示牌”,上面標明河道名稱、起止、長度,河長姓名、職責和監督電話。在河長帶動下,劉莊村開展“清三河”行動,先後7次組織村民義務打撈、清理河中垃圾700多噸。

  浙江省環保廳副廳長、省治水辦副主任方敏告訴記者,浙江省現有6名省級河長,199名市級河長,2688名縣級河長,16417名鄉鎮級河長,多地還將“河長制”延伸到村一級,推進上下游協調機制、全民參與機制等的構建。

  治污之要,在於農村。農村污水治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海寧市長春村,家家戶戶都建有“三格式化糞池”(廁所、廚房、洗衣房),經管網進入每個村的綜合處理池,再收集至生態池和市鎮管網,水質經處理達標後,便可直接排放。“村裏從去年9月開工建設管網等設施,今年2月已實現工程投運,共投入500多萬元,鋪設管網23.8公里,實現農戶收益率95.7%。”長春村村支書吳一明説。

  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染是農村污水的兩大來源。浙江全面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省完成污水治理終端站點6.66萬個,累計完成村內主管敷設2036萬多米,受益農戶超330萬;從源頭治理農業污染,完成年存欄50頭以上養殖場污染整治、設施修復改造和標準化提升共56371個。

  “五水共治”,長效是關鍵。為實現“五水共治”長效管理,海鹽通元鎮引入市場化運營,每年投入500多萬元,從市場招投標選擇保潔公司在全鎮實施包括河道、池塘、沿路沿河的清理保潔在內的常態化保潔工作;多個村制定村規民約,調動村民參與治水,實現治水長治久安。

  鐵腕治污倒逼轉型升級

  治水的過程,就是經濟轉型的過程。浙江以治水為突破口,從源頭上防治水污染,促進工業、農業轉型。

  在浦江縣東溪,溪上白鷺飛翔,居民漫步溪邊。在這裡,記者跟隨浦江縣委書記施振強的腳步重尋浦江的轉型路。

  “躺在垃圾堆上數錢,曾經是浦江揮之不去的噩夢。”施振強説,浦江曾經承受水晶産業導致的“牛奶河”式污染,東溪水質長期處於黑臭河狀態。2012年,浦江關停了東溪流域內的所有水晶加工企業以及其他污染工業企業。

  鐵腕治污後如何轉型升級?浦江的做法是建設水晶産業集聚區,實現“低小散”塊狀企業整治提升。據了解,集聚區總體規劃為“一區多點”,分為中部示範區、東部、西部、南部集聚區,按照“分區規劃、分類入園、分質分流”的要求,尋求集聚效應的最大化,使短期陣痛換來長期可持續發展。

  治水不僅倒逼轉型升級,還治出了口碑。“浦江的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在全省90個縣市中,從過去的倒數第一變為現在的第十八名。”施振強説。

  衢州龍遊縣的小南海鎮是個養豬大鎮,近年來,生豬養殖與水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倒逼農業轉型又該如何推進?“‘畜養—沼氣發電—沼質(肥)—作物’的生態迴圈模式,不僅有效解決生豬養殖的排泄物問題,更能形成良好的生物迴圈鏈。”開啟能源董事長朱有標説,下一步公司將全面完善迴圈農業體系,如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有機肥料的有效化運輸等。

  2013年以來,龍遊縣實施整縣域推進生態迴圈農業省級試點,以“開啟模式”為龍頭,推廣縣域一體“大迴圈”、種養對接“中迴圈”、自我消納“小迴圈”等大中小生態迴圈農業體系。

  因地制宜注重治理實效

  “五水共治”,貴在實效。

  浙西的淳安縣位於錢塘江上游,國家級風景區千島湖就在這裡。“五水共治”對於淳安來説,重在保證水源品質,為下游送去一江清水。

  目前,千島湖庫區擁有各類客旅船、遊船艇300多艘,總客位達2.2萬個。大量船艇和人員常年在湖面上活動,勢必産生廢油、廢氣、噪音和生活垃圾、污水等,難免給湖水帶來污染。按平均每人每天産生50公斤生活污水計算,一年要向湖內排放10萬多噸的生活污水。

  為了“不讓一滴污水進入千島湖”,淳安積極推進遊船生活污水“上岸工程”,力爭實現零排放目標。“該工程由生活污水收集系統、轉机提升系統、城市污水納管處理系統構成。”淳安縣環保局局長童友軍告訴記者,“網際網路+”科學治水滲透到工程各個環節,如污水收集櫃裝載量達80%以上時,警報裝置便會提醒船長及時與轉机躉船對接,將污水排出;轉机躉船上的工作人員需持相應IC卡才能將污水送上岸,以防偷排入湖。

  上游的一江清水是下游安全供水的保障。“2018年,杭州人民就能喝到千島湖的水啦!”童友軍説,淳安正打造杭州第二水源千島湖配水工程,工程從淳安縣境內金竹牌村取水,通過輸水隧洞將水引至杭州市余杭區閒林水庫,為下游提供優質的千島湖水。

  浙東嘉興,地處長三角下游、太湖流域盆底,城市受淹嚴重。為促排澇,嘉興于1991年實施南排工程建設,長山河排澇便是其中一項重點工程。“在長山閘7孔排澇基礎上,投入50多億增加3台泵站,實現南排工程強排、擴排。”長山閘管理所副所長姜建軍介紹。

  金華蘭溪,位於錢塘江中上游,蘭江、婺江、衢江三江交匯處,防洪水成了蘭溪“五水共治”的重中之重。來到蘭溪城東片老城區,背靠古老的城墻,站在狹長的凹形觀景臺上,感受一江清水的韻味。當地人説,這座觀景臺可價值不菲。這是蘭溪城東片為保護地勢低窪的老城區而建造的防洪堤應急工程,總長640米,總投資6952萬元,工程共設置61扇鋼閘門,屬國內首創。

  隨著“五水共治”的不斷深化,浙江多地重現綠水青山,全民治水勾勒的“美麗浙江”日益清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